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3章 一紙詔書,一方天地,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詔令,原本劉協以為,這樣下達了詔令之後,必然會引起一大堆的議論,有可能有贊成的,但是想必更多是反對的,所以劉協甚至準備好了斥駁的言辭,還有小本本,準備一個個的先罵一頓,然後再記下來。
子承父業,長幼有序,這是大漢倫常,這是家業基礎,有哪個來辯?
結果就像是惡狠狠一拳砸了個空,差點手臂脫臼,根本就沒有人對於這個詔令有什麼意見,甚至是視之不見。
劉協自然覺得很是費解,派了小黃門前追後堵,終於將劉曄給堵住了,提溜到了皇宮大殿來……
劉協看著一臉愁容的劉曄,溫和的笑道:愛卿勞苦,這身子還好些了麼?之前劉曄全數用病遁,好不容易抓住了,出口惡氣先。
劉曄苦笑,拜見道:多謝陛下關懷,在下自家身子自家知道,要好全麼……怕是難了……只是陛下恩重如山,在下這殘軀便是在世一日,就得報陛下天高地厚之恩一天……陛下這次喚在下來,有什麼事情,儘管吩咐,只要在下掙扎得動,總要為陛下分憂一二……
原先以劉曄的身份地位,也不至於在劉協面前如此卑躬屈膝的樣子,但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說,和劉協走得太近總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畢竟以劉曄的聰慧,多少也能猜到若是要跟劉協這個隊友打排位,怕是不那麼靠譜的……
可是被堵住了,總歸不能甩手就走,所以也是無奈,只能是見招拆招,順便看看劉協究竟有沒有成長一些,才好做些計較。
劉曄言外之意,劉協多少也能聽出來一些,笑容頓時有些凝固起來,想發火罷,劉曄所言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而且若是真發火了,說不得還正中了劉曄下懷,讓他可以就此又逃脫了去。
劉協笑笑,就當做聽不懂,愛卿國之棟樑,果然是名不虛傳……今日煩勞愛卿前來,便是有一事不明,煩勞愛卿指點……昔日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此舉,為公乎,為私乎?
劉曄一愣,抬起了頭。
光線從大殿之外照了進來,盪漾在大殿之內的輕紗上,投射在寶座周邊,也柔和的襯托出劉協已經有些鬍鬚的面龐……
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結果晉敗楚勝。知罃是晉軍主帥荀林父的侄子,他的父親荀首時任下軍大夫,他就在荀首帳下服役。結果晉軍內部眾將不和,知罃意外被俘,當時荀首為救兒子,退兵後帶人闖入楚軍,射殺了楚國貴族襄老,又叫連尹襄老,連尹是官名,有說法是射官,還俘虜了楚公子谷臣,但沒救回兒子。
一個是晉國權勢家族的公子,另一個是楚國的王室公子和已去世的連尹襄老,兩者所俘之人的級別來看,看起來並不等價,或因如此,雙方近十年沒有換俘。
擊敗了晉國,一洗晉楚城濮之戰失利之恥的楚莊公在這期間也如魚得水,從服鄭、再到服宋、最後聯齊制晉,晉國反而被中原諸國孤立了。所以,雖然公子谷臣雖然還留在晉國受罪,其心情應該比在楚國知罃舒暢得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並不完全等價的請求被提出來,然後雙方同意交換俘虜。
然後發生了在歷史上非常有趣的問答……
而現在,劉協提出的這個問題,也非常的有趣,有趣到了劉曄需要重新審視一下劉協的程度。
總歸是長大了一些啊……
但是很可惜,這樣還不夠。若是真正的成長了,也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來。
一個在曹操手中的劉琮,一個在斐潛手中的劉琦,一個在楚王手中的知罃,一個在晉國之中的公子。然後,是坐在寶座之上,卻也同樣也困在了寶座之上的天子,劉協,低下頭來問,公乎?私乎?
既為私,亦為公也。劉曄說道,私者,得於知罃之父乃中軍佐,國之次卿也,公麼……晉楚相爭,終有一戰,距邲之戰亦有十年之期,乃試之也……雖然之前的邲之戰是楚國贏了,但是十年之後,楚莊公已經去世三年。而年幼的楚共王繼位三年,楚國陷入權臣紛爭之中,晉國和楚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劉協緩緩的點點頭,不知道能不能聽出劉曄話裡潛藏的意思,片刻之後又問道,為何同為十年拘禁,次卿之子後有智,然王公之子卻無名?人耶,運耶?
知罃,也就是智罃,後來成為晉國霸業復興的最著名的功勳之臣,政治家、軍事統帥,而相對應的楚國公子在換俘回去之後便是沒有了下文,再也不見於記載。
雖然不清楚智罃當時上戰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