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5章 大自然搬運工,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雪花紛飛。
藍田大營之中。
斐潛看著從長安專人遞送而來的彙報,沉思良久。
對於整體士族和豪右的切分行動,從目前來看,還算是比較成功的,不管是從士族反應來看,還是這些大戶的應對來說,都基本上進入了一個發酵的階段,就等著後續慢慢的進行演化了。
華夏人,大多喜歡喝酒。
而香醇的酒水,就是需要長時間的發酵,透過物理和化學上的變化,使得原本的糧食和酵母混合起來,形成了新的一種物質。在這個過程之中,必須小心謹慎,然後隨時注意其變化,不就是和當下的情形一樣麼?
士族和豪右,先天上就有聚合性。
一個有權,一個有錢,天作之合,動不動就會勾引的天雷地火,然後一起纏綿悱惻,不擺出十八個姿勢來決不罷休。
可問題是,當這兩個階級融合起來的時候,對於整個的國家來說往往都是災難。
就像是地主階級問題不大,一兩個的地主在面對暴力機構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但是大地主階級就很可怕,當其把握了政權之後,甚至可以反過來利用國家暴力機構為自己謀取私利。
同樣也就像是資本家和資產階級,資本家個人可能會講人情,會有理智,但是資產階級為了追求利潤是沒有人情,也不會管什麼社會公德,未來發展,只要有足夠的錢,幹什麼都行,甚至出賣自己祖國,亦或是靈魂,也無所謂。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那麼對於大漢當下而言,士族和豪右的結合點是什麼?
就是權和錢的交易。
簡單來說,也就是行賄和受賄。
抓住了這一點,就像是掐住了士族和豪右的要害……
漢代之前,並沒有權錢交易這個說法的,也沒有專門的法律針對這個問題,甚至認為這個問題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就連皇帝都是這麼幹,給錢,就賣官,那麼還能要求低下的官吏不大搞權錢交易麼?
然後士族是不是一開始都認為權錢交易是正確的呢?
並不是。
黨錮之禍,便是最好的證明。這些在一起計程車族子弟,顯然對於皇帝亂搞很不滿意,但問題在於斧利不修身,這些士族子弟在大肆批判皇帝老兒的時候,也沒想到實際上在後來的封建社會之中,其實更亂搞的是他們自己。
斐潛微微嘆了口氣,從某個意義上來說,便是上樑不正然後下樑跟著一起歪,然後一歪就算是歪了千年……
斐潛研究過漢代的監察制度,從整體上來說,漢代皇帝也不都是傻子,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建立了一整套的監察系統,在繼承秦代制度基礎上設立御史大夫,甚至被稱為副丞相,為全國的最高監察官。御史大夫職責是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上下相監臨,可問題是由於漢初推行郡國並行體制,中央權力被各諸侯國嚴重分割,從監察體制實際作用來說,還主要限於中央直轄的地區,不能覆蓋到全國。
對於地方的監察權利,是一箇中央集權的最為根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權柄。
所以斐潛不可能放手。
這一點,龐統等人知道,韋端等人也明白。
所以在斐潛授意讓龐統等人對於整個關中三輔,以正風清腐來查處權錢交易的問題之時,韋端杜畿等人比較精明政治的,也沒有跳出來反對。
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合格的政治領袖應該做的。如果一個政治集團的領袖什麼都不管,任憑地方勢力不斷發展,會發生什麼?
僅靠一般性的廉政呼籲、道德標準,顯然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地方豪強的勢力也嚴重的干擾普通刺史,或是郡太守推行中央的政令,甚至收買地方官吏進行同流合汙,此外地方性的諸侯也常常凌駕於律法之上干擾施政監督,因此最終漢代的所謂監督體系,往往都是落於空處,所謂反腐,也就是個笑話。
因此龐統上報過來的關於呂布的問題……
就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就會導致斐潛的整體政策的推行,功虧一簣。
斐潛用手在桌案上輕輕敲著,就像是戰場上的鼓點。
對於呂布這個人,斐潛還是充滿著比較複雜的情感,這個情感甚至跟後世的一些認知相互關聯起來,還有一些其他的什麼詞條,比如:飛將、第一、愛馬士、原諒色……
似乎有些什麼東西混雜了進來,算了,不管了。
斐潛低下了頭,然後提起了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