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9章 關中洪爐,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好不容易抓住了一絲機會的時候。
後世許多人無法理解在漢代為什麼士族大戶會如此囂張,常常以為只要自家的屠刀一舉,然後便是萬民臣服,但是實際上呢?封建王朝之中,地方士族凌駕於國法之上的,難道還不是屢見不鮮?
史曰:有大戶釀酒,賈於涼。譽之曰,吾酒之效,疾莫能侵也。眾皆信之,購者如雲。然有飲之不適者,皆匿之不宣。有交州之民,疑之甚,斥之為毒。大戶怒,涼縣官吏立遣役,行千里,捕交州之民,治其罪,以息大戶之怒。
事不密,得洩。民憤之,抨議如沸。上亦知之,三問其故,涼縣官吏顧左右而言他。交民囚三月,方釋,惶惶如驚弓之鳥。數月之後,上下皆忘此事,大戶釀酒沽售如故。
之所以士族大戶可以凌駕於律法之上,甚至以個人意願代替律法,是因為士族大戶違法的成本極低,本身士族大戶在封建社會就是統治階級,屬於被保護的物件,豈能輕易受損?沒聽有的官吏公然高喊,誰讓士族大戶不開心,他就讓誰不開心麼?故而十年違法2630次,依舊安然,甚至還有人表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要盯著人家的過去不放,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在郡縣制度之下的大漢,對於地方行政約束及其缺乏,很多時候朝堂只能下詔令叱責,但是詔令麼,地方機構可以當做沒看見沒聽見沒收到,等該辦不該辦的都辦得差不多了才哦的一聲,原來這還有個詔令哦,怎麼不早說捏?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地方官吏給朝堂上繳的賦稅之中,有時候超過六成,甚是更多是來源於某個大戶,那麼地方官吏會跟當地大戶作對麼?顯然不可能。
一方面是如果地方官吏頭鐵真的這麼做了,別說當年了,連續幾年下來績效完不成,不僅是一個縣的問題,還牽連到整個郡,那麼郡內其他縣會為了這個頭鐵的官吏買單麼?
另外一方面,即便是頭鐵官吏真的搞定了地方大戶,又有辦法搞定了任期之內的賦稅問題,然後當其任期將滿,要調任他地的時候,之後的那個地方大戶會毫無作為,甚至是歡迎頭鐵來搞麼?肯定是千方百計先行一步搞死這個頭鐵的再說……
因此想要真正搞定一些地方大戶,其實是很麻煩的。
就像是當下龐統要收拾這些抬高糧價的小集團,自然不可能選擇以當地執法機構去抓捕,因為這樣往往是無效的,只能跨郡調集兵力,也就是以隴右之兵來撲滅關中三輔的邪火。隴右兵卒是隸屬於隴右的,聽從的便是隴右的指派,幹完活計也就走了,不沾染因果,自然動作麻利。
但是也正是因為初期調來的兵卒數目有些偏少,反倒是讓這些大戶覺得龐統等人的反擊實在是太弱了,與其預期的完全不同,甚至是有機可乘……
如此……函谷關乃兵家絕地,即便是大將軍……又如何能輕易得過?
呵呵……爾等有所不知,函谷關如今……有一密道,可不動刀兵,便可輕過之……
當真?!
若非如此,某豈能輕言此事必成乎?
如此說來……
眾人相互看著,似乎有些火苗映照進了各自的瞳孔之中……
……(`皿′)(`皿′)(`皿′)(`皿′)……
臨晉之南有山,名為荊,在荊山之側,有一軍營。
臨晉的騷亂,便是風一般的吹到了荊山營地之處,使得營地之內不免也躁動了起來。
臨晉荊山之處有四個曲,由一個軍司馬統領。
半夜之時,便有臨晉縣城當中趁亂逃出來的信使,帶來了臨晉官吏的命令,讓這些兵卒前往臨晉,聽從馬氏安排……
如果僅有這個號令還好說,但是之前也有幾名驃騎兵卒到了營地之外宣令。
而驃騎兵卒帶來的命令,則是讓荊山軍營的兵卒原地待命,不可擅動!
兩個完全相反的號令,頓時讓荊山軍營裡面的兵卒疑惑了,很多中下層的軍校士官就找到了趙七郎。趙七郎只是個曲長,但是在荊山營地之中卻是個老資格,甚至有時候說的話比軍司馬還好用。
趙七郎為人豪爽,常用銀錢請朋友手下吃飯,但凡是有人短了用度,找趙七郎借,趙七郎總是二話不說,仗義疏財,而且從來都不催其還賬,故而軍中上下但凡是提及趙七郎,無有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的。
可問題是趙七郎原本出身並不怎樣,家中又不是有黃金礦的,那麼他的錢財從何而來?
這個問題,有些人確實是壓根就沒有想,也有些人想了但是想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