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2章 我覺得這個地方不錯,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川蜀。
不到川蜀,不知道路難行。
不進成都,不知道錦袍重。
豬哥緊趕慢趕,便是一路向南,到了成都。
漢中的區域,說起來關鍵,但是也不是那麼的關鍵。在歷史上顯得地位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不管是南面的川蜀要北上,還是北面的關中要南下,漢中就是必須的前進基地,誰獲得了這一塊基地,便是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就像是歷史上的豬哥北伐,都是先將物資和兵力調集到了漢中,再從漢中進發一樣。
但是現在麼,因為南面的川蜀和北面的關中,都屬於驃騎將軍斐潛,所以即便是漢中鬧騰起來,也不過是這麼一塊區域而已。
豬哥南下川蜀,就是為了確認南面的川蜀沒有和漢中有什麼特別的關聯,只要南北不出簍子,漢中即便是鬧騰得多麼厲害,頂多就是麻煩些,翻不了天。
成都。
若是說關中是整個驃騎領地的中樞,那麼成都就是整個西南地區的中樞。
蜀錦、漆器、銅器……
井鹽、硃砂、銀礦……
對於漢代的川蜀人來說,在這樣一塊地方之中,幾乎是所有的所需的物資都能找得到,所以安逸二字,也就漸漸的鐫刻在了川蜀人的身上。
秦並巴蜀以後,築成都城。此後蜀守李冰集南北水工技術之大成,修建都江堰,從根本上解決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問題。成都城從此歷經兩千餘年,城址不遷,城名不改。
豬哥現在就站在都江堰邊上。
清風徐徐,吹動了諸葛亮的綸巾。
諸葛亮心中升騰起了一種複雜的情緒,就像是他對於這裡很熟悉,卻又很陌生。這種奇妙的感覺,讓諸葛亮多少有一些疑惑。
諸葛亮目光順著都江堰的流向望去,水流汩汩,行船悠悠,船老大們在喊著號子的同時還不忘相互調笑,格老子和瓜娃子共舞,吃莽莽和冒皮皮一色。
進城嘍,進城嘍,還差兩各!走不走嘛!攬客的船老大一手撐著長長的竹篙,固定著船隻,一邊以高昂的聲音喊著,還差兩各!上船豆走老!
諸葛亮微微一笑,雖然川蜀口音上和關中差別甚大,但是莫名其妙的他就能聽得懂,但是他這一行人可不止兩個人,否者諸葛亮還真想和其他的川蜀人拼一條船,隨意聊一聊,擺一擺龍門陣。
護衛轉回來了,專門叫來了一艘稍微大一些的船隻。
雖然說走陸路也能進成都,但是諸葛亮想要先從都江堰走,畢竟這幾乎就是成都的生命線,可以說沒有都江堰,就沒有成都的繁榮和輝煌。
乘船從都江堰順流而下,透過自西向東並行的撿江、郫江,就可直達成都城內。以撿江、郫江等岷江主要支流為主幹的渠系不斷發展,更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灌溉體系,讓成都成為即可灌溉、又可航運的豐美之地,魚米之鄉。
雖然說諸葛亮一行人,明顯看起來有些身份和地位,但是周邊的川蜀人並沒有因此而變得畏畏縮縮,小心謹慎,頂多就是稍近一些的講話行動注意了一些,而稍遠一些的,便是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嬉笑打鬧。
當然,還有川蜀學子捧著書,靠在船幫上,搖頭晃腦跟著水流一同盪漾的……
有空還要去官學看看……諸葛亮收回了目光,心中暗自想道,看來元直兄似乎治理得不錯啊……
成都也有官學,成立的時間還很早。
在西漢景帝時,文翁入蜀為郡守,創辦郡學,算是第一個官辦的高等學府,成都重文興教之風自此盛行,很快成為巴蜀、西南地區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司馬相如、揚雄、王褒等人,據說都是出自於成都官學,亦或是在此遊學過。
拐了幾個彎,成都城便是遠遠在望。
成都城分為三個部分,最早的是秦代之時,仿造咸陽為藍本而修建的大城、少城,大城為政治軍事中心,少城則為工商業市場及居民所在。後來在漢武帝時期,成都又再次得到了擴建,外城將大城、少城包裹在內,成都城也比秦代之時大了整整一大圈。
而在成都城南,還有錦官城和車官城……
客官,到了……船老大熟練的將船在碼頭岸邊停下,然後碼頭處便是有幫閒跳下了水,協助船老大將船隻拉靠到了石階處。
付清了船資之後,信步沿著道路向前,便是水門哨卡。諸葛亮沒有用自己的官印,而是讓護衛出示了普通將校的印信,然後便是進了城。
城門之內,道路整潔,市肆、民居、宅邸規劃井然,鱗次櫛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