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9章 可以休矣,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謬誤之論,立學術之本,祛荒誕之疑,而使人不得遂其私!斐潛說道,今遣司馬仲達立論於青龍寺,不求其他,乃求心之無所私,疑得所決,異論所滅而正得明也,繼承聖賢之志,傳華夏之學!

如此種種,非意志卓越之輩所不能為也!幸有二位……斐潛看著鄭玄和司馬徽笑道,不知二位,可願擔此重責乎?

鄭玄和司馬徽對視一眼,神情之中多少有些微妙起來……

良久,鄭玄終是嘆息了一聲……

……(¬_¬)*(`ェ′)……

日起日落,月升月墜。

青龍寺高臺之上,司馬懿寬袍大袖,博冠綸巾,侃侃而言。

……夫天下之所正,乃合天下之所一是也!堯、舜、夏、商、周、秦、漢,莫不如是,莫不有正!前秦雖不得久,然亦合天下之於一!故一天下者,始有正也!夫一天下而居正,且可統萬民於安康,則可稱正統是也!

……春秋戰國之時,天下失序,社稷大亂,其上無君,僣竊並興,正統無屬。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乎天下,有功者強,有德者王,威澤皆被於生民,號令加乎當世,如此豈有五德之理乎?

然有愚儒,不明是非,依託傳聞,其說多非,其惡秦而黜之以為閏者乎?是人之私論,溺於非聖曲學之說者也。動輒言必稱經,舉必有書,然則只知皮毛,未得其真是也!昔者堯傳於舜,舜傳於禹。夏之衰也,湯代之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其興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乘其弊而代是也!若秦之無可代,必有齊楚而替之!

僅以春秋為論,推秦之興,其功德固有優劣,而其跡豈有異乎?若五德可論,又當如何自說?秦之《紀》曰,其先大業,出於顓頊之苗裔。至孫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及非子為周養馬有功,秦仲始為命大夫是也……又當是時,周衰固已久矣,亂始於穆王,而繼以厲、幽之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而齊、晉大侯,魯、衛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是也!然秦偏於西,尤養馬以平犬夷是也!

故以養馬而生水德乎?秦之所以可平六國,非五德之功,乃盡滅諸戎,拓國千里。其後關東諸侯強僣者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其號在爾。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於秦。至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天下。此其本末之跡也!與五德何干?!

司馬懿言畢,臺下眾人,便是轟然而亂!

有些人捶胸頓足,有些人咬牙切齒,還有些人鬚髮皆張,指著臺上的司馬懿大聲而叱責,卻因為旁邊的聲音太過於混亂,以至於說了一些什麼他自己根本聽不清楚,旁人更是聽不清楚……

當然也有一些人靜靜的皺眉沉思著。而這些思考者因為沒有出聲,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便是全數都是反對的聲音,一時間紛紛亂亂,嘈嘈雜雜。

司馬懿穩穩的站在臺上,眉眼掃過這些紛亂的人群,眼底多少帶出了一些不屑的神色,然後笑呵呵的指了指臺下一個跳得最兇的人。

眾人稍微安靜了一些,然後那個人便是激動的大聲嘶吼著,然後因為說得太快了,不知道是舌頭忙不過來,還是嘴裡的口水太多,呼哧呼哧的夾雜不清,嘰嘰咕咕的難以分辨……

司馬懿微微歪著頭聽了片刻,然後笑了笑打斷了其滔滔不絕卻又讓人無法聽清的言論,朗聲說道:抱歉……在下聽不太清楚……某問一句,汝是否覺得五德有序,輪迴有理?恆古至今皆遵循秩序?

……正是!臺下那人吞了口唾沫,大聲回應,也算是終於聽清楚一回。

司馬懿說道,那麼請問,三皇五帝是何五德?

三……那人目瞪口呆。

天皇是何德?地皇又是何德?泰皇又屬於何德?司馬懿步步緊逼,五帝呢?五帝又是作何說法?

天地初生,有天皇氏,乃木德之王,得享一萬八千歲!見之前那個人回答不出,便是有人在一旁大吼道,地皇乃火德!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為萬八千歲!人皇為土德,分天下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歲!此乃五德之傳,汝又有何言?!

司馬懿微微歪頭,稍等……某記得,九州麼……乃大禹治水,方有九州,怎麼,人皇之時便有了……若九州是人皇之功,大禹又何以居之?若汝言所真,豈非大禹假冒其功,欺祖負宗乎?!

呃……這個……

九州之詞,乃比之也!非人皇所創!又是一人幫腔,且論五德,休言其他!天地人皇,皆有德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