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4章 金牛攻勢,五丁開道,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倒也未必是詆譭女子,或許是孔老先生回顧年輕時候欠下的風流債務的感嘆,因為即便是君子,近之倒未必不遜,遠了也一定是會怨的,不信且看喜好冬泳的屈原老人家……
原來司馬懿和趙雲商議,覺得這些濊貊後人,扶余王族如今淪為尋常人等,心中必然有所怨氣,如果能夠動搖其心志,也就自然可以綁在自家戰車之上,對於將來收復遼東,自然是有些裨益。
然而問題是,司馬懿也沒有想到這些濊貊後人,扶余王族竟然是這般模樣……
不過,不管是出於對於驃騎將軍戰區策略的考慮,還是對於自身功勳的考量,司馬懿都覺得遲早要解決遼東問題的,公孫度這個傢伙,現在自稱為遼東侯、平州牧,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甚至一度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同時又在遼東四郡之地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所以,司馬懿一開始,就準備將步度根的鮮卑和這個所謂的『遼東王』一塊裝到鍋裡燉。但是即便是一鍋豬肉白菜燉粉條,也是有些先後次序,也要有些準備的,總不能豬毛不剃,白菜不洗,粉條不泡就扔下鍋中罷?
原本計劃之中,濊貊後人,扶余王族的武力怕是用不上了,如今便只能是用其名義和其他的一些用途……
所以即便是趙雲和司馬懿對於這些人有些反感,依舊是不遠不近的留在此處。
司馬懿懷疑步度根或許跟公孫度已經勾搭成奸,但是還沒有找到具體的證據,但是這並不妨礙司馬懿開展先期的鋪墊……
趙雲問道:『公孫之下……商議如何了?』
司馬懿拱手說道:『已允建坊……』
趙雲點了點頭,微微笑道:『如此甚好。』
司馬懿要對付公孫度,自然不可能直截了當的舉個刀子,直衝遼東,因為那幾乎等同於將自己的側翼賣給了鮮卑人。
依照司馬懿的推論,鮮卑人和遼東王,是不可能有多麼親密無間的關係的,頂多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攻守同盟而已,因為他們兩個人現在都害怕趙雲,都怕受到攻擊,所以他們現在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正好可以有這個條件形成相互犄角,在一定程度上對於趙雲進行防禦。
當然,這樣的攻守同盟是很薄弱的,甚至等鮮卑步度根和遼東王公孫度其中某一方強大起來,必然就會撕毀盟約,但是麼,司馬懿不想等那麼久,所以就需要做一些推動,催化其中的反應。
而聯絡遼東公孫度手下大將柳毅,就成為了司馬懿放出去的一個棋子。
司馬懿當然不可能直接勸降策反柳毅,畢竟柳毅對於公孫度還是有些忠誠度的,所以表面上派人找到柳毅,是為了開通商路,跟遼東互通有無進行交易的。
遼東其實很窮,對於大漢的一些器物自然也是稀缺,所以遼東對於這種提議,並沒有很排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表示了歡迎。
畢竟遼東,當下除了一些土著產物之外,其餘的真沒有什麼可以拿出手來的。遼東除了當下一些皮毛之外,便是檀木了,至於紅參,也有,但是不是其主要的土特產。因為檀木可以用來製作弓背,所謂檀弓是也,品質也是上佳的,因此成為了主要的銷售商品,和漢地交易絲綢瓷器等等。
柳毅也頗想與漢地交好,即便並無歸從朝廷之心,又不肯當下背棄公孫氏,但是多少也是多出一條退路,所以柳毅一方面不作出任何的承諾,一方面敦促商貿儘快開展,只是僅僅是出售原材料麼,價值有限,能換到的東西也是很少。
後世都清楚,原材料是一,半成品大概是十,真正成為銷售成品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百,所以在兩三次的運輸貿易之後,柳毅就覺得有些頭疼了。
因為檀木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樣,不是說當年種下次年就能生長出來的,而且要在山林之間砍伐拖拽出來,成本人力也是不少,然後換取的物資卻往往只有可憐的一點,想要換取更多的物品,途徑只有兩條,一個是加大原材料的產量,一個就是製作成品或是半成品。
而加大原材料的產量,明顯不實際,所以自然而然的,在樂浪建立工坊,然後趙雲這裡出一些工匠和材料,在當地直接加工成為成品和半成品,就成為了柳毅的唯一選擇。
『如此……當如金牛也……』趙雲點頭說道,『仲達還需仔細安排……』
司馬懿笑道:『將軍放心,此自然也……』
趙雲所言,便是『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典故,也是這一次和遼東建立商貿的另外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