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0章 內外道路,典故內外,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是契合了當下的情形,但是實際上這一句話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有不少的人,認為士族子弟之間,用各種典故,只是士族子弟的一種炫耀,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的原因,甚至可以說,只有不成熟計程車族子弟,才會故意用一些什麼稀奇古怪的典故來炫耀自己的才學,更多時候,這種用典是雙方的一種試探,一種不露尷尬的言辭。

畢竟看見了美女,上去就說老子雞兒硬邦邦,亦或是說關關雉鳩在河之洲,明顯就有些不同,即便是對方拒絕了,也不會留下一個粗魯的形象。

同時,許多典故都是有其背景和歷史發展過程的,能說出典故的一二三來,必然是對於歷史上的事件有些觀念和看法,這個能力在士族子弟之中會更為重要,因為不管是統治者還是家族家主,都希望自己的子弟是一個懂得從書中得到思考,並且融會貫通的人,而不是隻是死記硬背,然後聽到旁人說些什麼便我懂我都懂、這還用你說的傢伙。

所以,士族子弟之間,平日裡面使用典故,也就成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斐潛所說的話,聽起來似乎平平無奇,像是詢問郭嘉被他囚禁於此,郭嘉會不會有什麼怨言,怨氣之類的,但是實際上,這一句話,並非是斐潛的首創,而是出自於春秋之中,是楚共王送別知罃的時候所說的話。

郭嘉沉默許久,然後微微有些嘆息,低聲說道:晉未可與爭。

斐潛聞言,不由得大笑。

知罃,字子羽,亦稱荀罃,是晉大夫荀息的後裔,晉悼公時中軍帥。邲之戰當中,荀罃被楚軍所俘虜。

楚王和荀罃一共有五句對話,第一句就是斐潛所說的那一句。隨後荀罃以表現出眾的口才,取得了楚王的尊重,然後楚王最後感嘆道:晉未可與爭。

斐潛說了第一句,而郭嘉回答了最後一句,都是同一個的故事,卻有不同的含義。斐潛是借本意喻郭嘉,而郭嘉則是借感嘆以應當下。

荀罃之所以能回去,並非是荀罃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他父親的運作和楚國內部大臣的共同因素,甚至關聯了夏姬這個絕色美女,所以才在邲之戰的十年之後,才有了荀罃迴歸的希望……

所以斐潛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

那麼郭嘉的感慨,則是表示現在晉一分為二,太原上黨屬於斐潛,冀州那一塊屬於曹操,因此晉未可與爭,究竟最終誰才能真正的算是晉,還是未可之間。

同時,斐潛也以這個典故說明了,荀罃十年之後才得到了一絲迴歸的希望,你郭嘉呢?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這麼耗著在驛館之中,是幾個意思?

郭嘉在反駁和回敬斐潛話語的同時,也表示了自己並不想爭,所以才在驛館之內,不想要蹚渾水。

斐潛擺擺手,沒有繼續和郭嘉就這個典故爭辯下去,反正用這個典故,也不過是開胃菜而已,更重要的還在後面。斐潛示意護衛將帶來的一罈酒水開啟,然後說道:某聞文若長文二人,上表天子,用考正制策,欲開春之時,行赴各地考正,以選賢才……

郭嘉原本已經被酒香刺激得有些流口水了,聽到了斐潛的話,卻不由得微微張開了嘴,然後口水差一點流了出來,連忙哧溜回去,下意識的有些咕嚕的說道:如此不是……

郭嘉飛快的瞄了斐潛一眼,將後半句話混著口水吞了下去。

斐潛點頭,說道:正如奉孝所言,文若定然會派西京考正來長安!

郭嘉依舊咕嚕一聲,心中嘀咕著,我說什麼了?我什麼都還沒有說好不好?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由得佩服斐潛的這種政治上面的敏銳性,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斐潛這一段時間用考試之法遴選人才,而荀彧一方面有樣學樣,另外一方面也給斐潛下絆子。當所謂考正之法在許縣天子那邊透過,然後天子下詔往各地派遣考正,荀彧自然而然的就會派一個考正到長安這裡。

而這樣的一個考正,當然不指望能真正的得到斐潛的許可,執行考正制度,在長安給許縣輸送人才,而是純粹給斐潛的長安考試添堵的,如果斐潛拒絕了考正,那麼就給一些不想考試計程車族子弟送上了藉口,表示斐潛不遵守朝堂的規章制度,又何來要求子弟去準守斐潛的制度呢?

如果斐潛堅持考試來選舉人才,又會和朝堂的考正衝突,即便是斐潛不允許考正官公開考試,但是也避免不了考正官私底下公佈什麼所謂他得考正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會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引起更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