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7章 大寒之期,取捨之間,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正式小冰河開場的時候,就像是戲曲舞臺一樣,不可能一上來就是主角亮相,而是先有一些開場節目,比如干旱,暴雨。
早在中平年間,就有全國性的乾旱,當然,最終這種嚴重程度的乾旱,也造成了全國性的災難,黃巾之亂隨之爆發。而後,夏季莫名其妙的暴雨。冬季的延長,春天的倒春寒……
所以斐潛才舉帝乙、帝辛的例子。
而這些先期而來的旱災、洪災,蝗災,僅僅都是配角。
歷史上,小冰河時期,大概有四個,分別是殷商末年,東漢末年,唐朝末年,明代末年。當然,因為歷史史料存留不易的原因,殷商就不說了,東漢和唐朝小冰河時期的一些記載和史料,都不如明末的詳細,所以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明末才是真的小冰河,而漢末和唐末並沒有。
小冰河並不是只來一年,也不是一次性用品,而是會反反覆覆,不斷折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冬季寒冷就不提了,春季氣溫延遲迴升,然後夏季暴雨,秋季接上乾旱,成片成片的農作物因為不適應氣候的轉變,便是大規模的死亡,導致農牧雙絕,為了搶奪越來越稀缺的資源,人類就開始相互殘殺,大浩劫自然產生了。
傳統觀點當中,認為一個王朝的覆滅,往往都是皇帝和大臣們的責任,是政治的昏庸腐敗,上層政治集團的集體不作為,禍亂朝政,最終使得一個王朝走上了亡國的不歸路。
但是這種觀念,並不全面。
有一個東西,遠比政治,經濟,甚至軍隊還要更可怕,那就是氣候,而氣候這種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即便是現代人都無法抗衡,更不用說在古代了。
華夏曆來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民以食為天,農業的穩定就是國家的穩定,而農業的穩定在於氣候穩定。進入太興年間以來,氣溫持續降低,倒春寒時有發生,眼前這一次,顯得更加的明顯且恐怖。
正常來說三月份,原本應該是萬物春光明媚,開始迅速生長的時候,結果在陰山之地,依舊是寒風凌冽,宛如冬日纏綿不去,企圖重新降臨世間一般。
現在蔓延到了平陽。
如果完全不管,聽之任之,那麼如此之下,便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規模的莊禾因此而死亡,而旋即而來的便是因為植被死亡導致的水土流失,自然旱災就更頻繁,再加上因為秋天乾旱衍生出來的蝗蟲進一步加深了植被的破壞,最終便是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惡性迴圈。
在面對寒冷,斐潛雖然有大棚技術,但是琉璃這個東西還是很麻煩,即便是有斐潛的加成,燒造依舊不易,談不上什麼大規模的使用,只能是在長安左近的一些小規模的區域內架設,對於大多數的普通民夫來說,是沒有辦法用得到的。
只能是考慮效果更小,卻更加麻煩的保暖舉措,比如搭建棚屋遮蔽風雪,架設火盆保持溫度等等,離得火源近的莊禾,多半都被烤死,而在邊緣的那些,又會因為得不到溫暖也會凍死,只有那些剛好不遠不近的區域,才能存活下來。
就像是地球,離太陽太近太遠都不行。
當然雖然有很多折損,也比全數都在倒春寒當中凍死要好很多了。只不過畜牧是個大問題,莊禾還能多少儲存一些,野外的草原就不好搞了。
斐潛一邊聽著龐統荀攸的彙報,一邊沉思著。
問題已經很明顯,也很嚴重了。
從陰山之處傳來的訊息,在陰山之北已經發現較多草場在春季的時候並沒有及時萌發新草,而陰山南邊雖然有山脈阻擋,但也是氣溫降低不少,一些牛羊甚至被凍死,若不是斐潛提前送去了一些煤炭火油抵禦霜凍,說不得牛羊被凍死的還要更多。
南匈奴於夫羅親自到了陰山城之處拜求幫助,得到了一些煤炭,暫時性的解決了一點牛羊保暖的問題,也依舊要面臨草場萎縮的麻煩。而且很明顯,這個麻煩似乎才剛開始,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這樣一來……
有些東西就必須取捨了。
斐潛不得不開始衡量起來。
傳令下去……斐潛緩緩的吐出一口氣,各地軍事暫且修整,著重幫扶民眾搭建棚屋,深挖水渠,以御天災!
啊?龐統挑了挑眉毛,頗為驚訝,但是很快也點了點頭說道,主公此舉,大利民心,至善也!
雖然後世人民子弟兵的稱呼不是叫著玩的,但是在漢代,以兵卒協助百姓,斐潛算不上前無古人,但也是當下頭一份了。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
所有的民夫民力都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