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93章 勝者不勝,敗者不敗,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頭,說道:然也。將軍所言甚是。

孔明且言之。斐潛說道。

諸葛亮聲音清亮:春秋之時,周王衰微,諸侯互伐,禮盡廢也。之時,楚國勢強,兵馬多盛,欲圖中原,必然北上。晉文公臨政,勵精圖治,亦欲重振晉國之威,故晉楚之爭,乃必戰之。

斐潛微微點頭。

晉楚首戰,乃於城濮。諸葛亮繼續說道,晉軍以少而勝多,以簡而勝繁,以退而勝進,以專而勝分,故而一戰而定霸主之位也……

諸葛亮看了一眼斐潛,然後說道:城濮之戰後,晉文公於踐土建行宮,尊襄王而獻虜,雖說得封於侯伯,聚而盟約,然……故而,勝戰而不為勝也……

邲之戰,亦如是。晉軍之帥,雖知不可以戰,然戰之……諸葛亮顯然對於這些事情非常熟悉,說的時候如數家珍,臨戰之時,晉軍無力駕馭跋扈之將,遲疑寡斷,和戰不決,臨戰不備,自然是受制於人,以致大敗。此役畢,晉楚更替,楚得霸權,莊王一飛沖天,其鳴聲遠……然,楚國偏離中原,風俗禮儀多有異也,雖說楚得其霸,依舊不得長久,故有鄢陵之戰……

楚以汝陰之地許鄭,以壞其盟。晉連齊魯衛共討之,楚以出兵而擊,遇於鄢陵。諸葛亮說道,楚軍故技重施,突進而襲之,卻遇沼澤而不得進,錯失良機。晉軍分擊左右,自晨而暮,雖說得勝,然國力已衰,其心亦異……將軍之意,便是當下猶如晉楚乎?內有公卿爭權奪利,外有吳齊等國窺視……

晉國和楚國,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冤家,其中相互爭鬥的戰爭一共打了十一次,大部分都是晉國獲勝,楚國獲勝的次數並不多,只有邲之戰、北林之戰而已,但是如果說這其中重要並且影響較大的戰役,那就是斐潛和諸葛亮所說的這三場。

尤其是鄢陵之戰。

雖然說這場戰爭最終以晉國以微弱優勢取勝告終,但是戰爭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後果隨之而來,這也成了這兩個霸主國轉向衰落的一個標誌點。戰爭的勝負其實早有徵兆,對兩國實力的損耗也有著多方面的、比較明顯的原因。

斐潛點了點頭,說道:孔明果然明慧,知某心意。以史鑑今,方知輕重。昔晉楚之爭,有國爭,亦有士爭……

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就是各國之間,尤其是在晉國和楚國內部,舊貴族和新計程車大夫之間,有許多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的算盤,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是導致晉國和楚國相互爭霸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內因。

外勝,而內敗,終敗也。內勝,而外敗,亦敗也。而內外皆勝,又何其難也……斐潛說道,故戰之勝者,不為勝,戰之敗者,不為敗也……

諸葛亮沉默著,並沒有立刻說一些什麼,但是依舊看著斐潛。

鄢陵一戰之時……斐潛吸了一口氣,然後想到了後世一些的類似的事件,不由得有些喟嘆之感,楚國內部不睦久矣,將相攻伐,王士難衡,紛爭不斷,楚王束手無措,不得不尋利於外……

將國內矛盾轉嫁他國,這並不是後世國家才懂得的做法,至少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楚王就懂得玩這一手了。只不過這樣做,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

諸葛亮不傻,他早就察覺斐潛不願意出兵荊州,但是他之前還想爭取一下,表面上因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多少也會有些感情,但是實際上,諸葛亮知道,他其實在心中,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使得他不願意看到好不容易和平了幾年的荊州,再一次像是他的故鄉一樣,陷入戰火之中。

諸葛亮有些難過的閉上了眼。

斐潛看著諸葛亮,也有些感慨。如果說一個人的成就就是一桶水的話,那麼這個人本身的才能是其中一塊板子,或許決定了其下限,但是一個人的眼光也同樣是另外一塊板,決定了這個人的上限……

諸葛亮的才能,無須質疑。

有人說諸葛亮是羅老先生捧的,他的才能被高估了,實際從歷史上來看,其實或許是低估了。諸葛亮的形象或許有些被羅老先生敗壞了,淪落到一個嘴皮子利索跳大神的形象,而不是一個穩重政治家。

舉一個栗子。

諸葛亮為了保護都江堰,也是為了確保水利資源不被這樣或是那樣的人侵吞,在三國時期,就頒佈了命令,表示都江堰是國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然後專門設立了一個堰官來統御這個武裝力量,來保護都江堰,直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等地方政府幹擾。

得益於此,都江堰才能做到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