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49章 春雨,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不僅是在漢代,後續的封建王朝之中的大多數學者也是如此。
華夏古代這些讀經書的儒者,一談起錢財來,就像是承受了多大的羞辱……
結果到了近代,又被洋人一巴掌扇暈了,然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動輒就是西洋經濟如何,將西洋金融學說奉為圭臬,對於華夏古代的歷史不屑一顧。
而實際上,華夏王朝的演變,都離不開對於經濟財政制度的探索,對於官吏俸祿制度的改革……
華夏其實是一個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都要更早成熟的國家。
為了維持華夏的版圖,華夏率先進入了中央集權的時代,而在這一套制度發明之前,人類幾乎不可能在數百萬平方千米的疆域內建立統一的國家。
為了讓在百里之外的民眾俯首聽命,統一行動,在上古之時,炎黃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融合。他們將鹿角融合,將魚鱗融合,將馬臉融合,將其他部落的一部分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龍的形象,成為了華夏政治體制的底色。
周朝在炎黃的基礎上,墊上了一塊以血脈作為制度的基石。
秦漢則是吸取了周朝的教訓,將諸侯再次切割,成為了郡縣,建立了一個初級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中央政府控制官僚最重要的手段是財政。
除了中央之外,其餘機構無權收稅,也不能給官員發放俸祿。
這樣,官員就成了中央政府豢養的統治工具,而中央政府則透過官僚網路牢牢控制了民間。
但是,中央集權制卻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隨著政權的延續,官僚機構作為整個帝國的維穩系統會變得越來越龐大。
官僚體系無限膨脹,讓華夏小農經濟逐漸供養不起。
在王朝建立初期與和平時代,官僚機構的規模還比較小,這時可以透過正規的農業稅來養活。可一旦進入戰爭狀態,或者到了王朝後期,官僚體系膨脹過於龐大,僅僅靠正規的稅收就無濟於事了。
這時,華夏王朝就會發展出正規稅收之外的各種手段,從民間攫取財富,進一步的惡化相互之間的矛盾,因此說是土地矛盾也沒有錯,因為這的確是華夏古代小農經濟體制之下的弊端。
『漢初。列帝繼緒,逢諸侯割據之餘禍,少府賦稅之蕩析。』龐統緩緩的說道,『故有諸君明哲,以修生養息之法,漸次財政之策,削弱藩鎮之權,遂成一統之雛形。至孝武帝御極,欲行匈奴之國戰,帑藏不足,於是設立鹽鐵之專賣,鑄幣之專權。』
『鹽鐵論麼……』斐蓁點頭,『這個我知道……』
龐統啊哈一笑。
斐蓁立刻意識到有些不對,連忙改口說道,『我……這個,略知一二……』
龐統這才點了點頭。
如果說秦皇是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法律制度的開創者,那麼漢武就是中央集權的財政制度的開創者,再加上唐皇,那麼古典中央集權的三套馬車,便算是湊齊了。
漢武帝的中央財政集權制度,在多方面影響了華夏後續王朝長達千年的發展變化。
因為對於軍事上的開銷過於粗放,導致在漢代一場戰爭的花費,就可以達到中央官吏俸祿的幾十倍,這讓那些官僚的眼淚很不爭氣的從嘴角流淌出來……
很多官僚官吏,不是不懂所謂經學教化的不靠譜,也不是不知道對著敵人唸叨之乎者也是擋不住刀槍的,但問題是那麼多的小錢錢啊!要是皇帝同意將戰爭的主要方式改成了嘴炮,那麼這些小錢錢不就可以用來改善官僚他們的生活品質了嗎?
至於打輸了外戰會導致國家覆滅……
關官僚他們什麼事?
孔子都可以在好幾個國家內做官,還可以周遊列國講學,他們為什麼不行?
仿效先賢唄!
賺錢麼,不寒磣!
漢武帝的戰爭,僅僅靠農業稅無法應付其開支。為此漢武帝嘗試了幾乎所有可能的財源方式,從賣官鬻爵,到發行減值貨幣,再到加強商業稅等,但均無法滿足巨大的財政開支。最終漢武帝財政選擇了壟斷自然資源、開設鹽鐵專賣。
可以說漢武帝建立了華夏最早的國有企業……
大鬍子說要到星星主義才有國企,其實在漢代華夏已經開始走這條道了,只不過被一些人給打回去了而已。
漢武帝的做法使得大漢朝廷的角色從單純收稅變成了參與民生經濟的實際運營,也由此帶來了官僚制度上的變化,破壞了原來的小政府模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