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77章 計劃計策,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中條山之上的火頭多了起來,但是依舊無法阻擋黑暗的降臨。

斐潛盡力的觀察著曹軍中條山大營的情況,可是距離較遠,並且光線不足,使得就算斐潛有望遠鏡,都難以看清曹軍的具體動向了,只能看見火光晃動,忽明忽暗。

十幾名傳令兵走馬燈一般來來回回,一聲接著一聲的稟報軍情:

『報!敵軍東營出現新兵力!約有八百!』

『報!敵軍中營出動兵卒,約有一千!往東方向!』

『報!敵軍大將旗幟未動!』

『報!斬獲敵軍一軍校首級!』

『報……』

一連串的軍報,漸漸的在斐潛腦海裡面拼湊出了中條山大營的整個戰局的變化。

斐潛閉著眼,思索著。

對於現在的局面,斐潛略有一些意外。

中條山大營之中的曹軍變化,似乎和斐潛之前預料的不太一樣。

曹軍兵卒確實是有些崩,但是又沒有崩得太厲害。

這種現象,斐潛覺得可能是和曹操也在試圖對於軍中制度的改革變化有關。

斐潛認為,崩的是較為偏下層的曹軍兵卒,而中領軍中護軍可能相對較好一些。

士氣不是固定的某一個數值,而應該是一個範圍,或者說是一種狀態。

就像是有些人的下限比較高,而有的人則是毫無下限可言……

恰巧,毫無下限的人,又會破壞整個社會國家的下限。

就像是大漢。

大漢的問題有很多,有很多東西,都是無下限的傢伙搞出來的……

斐潛在改革兵制,老曹同學同樣也有一些動作。

老曹同學的中領軍中護軍,其實是仿效著漢武帝的軍制來做的,名稱上可能不一樣,但是大體上相同。

大漢設立之初,是由中尉掌北軍,皇帝是不直接掌兵權的,到了武帝時,中尉就沒了,變成了執金吾,並設定了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而且這八校尉脫離執金吾的掌控,直接聽命於皇帝。中壘令原為中尉下屬,在漢武之後,中壘令改中壘校尉,中壘校尉掌北軍營內之事,權位重於其他七校尉,但七校尉和中壘校尉並不構成從屬關係。

在這個時候,皇權極大加強,中央的北軍,也就禁軍的實力可以壓制全國其他郡縣的豪強不敢妄動……

所以到了漢武帝后期,便是地方上所有大儒都在異口同聲的表示,『窮兵黷武』害人害國啊……

漢武帝老了,他妥協了,下了罪己詔。

皇權和地方豪強的對抗當中,地方勢力在漸漸的抬頭。到了東漢時,執金吾屬官只有武庫令和二百緹騎、五百持戟,其餘全部裁撤。

後來漢靈帝也想要搞一個八校尉,顯然也是想要和地方掰手腕……

東漢皇權的加速隕落,在一定程度上和光武帝上臺之後,裁撤輕車、騎士、材官、樓船等部隊有關。

漢光武帝的出發點是好的。

然後山東一幫子大儒也在瘋狂的鼓吹光武帝的仁政。

是仁政麼?

當然是的。

這些部隊,其實並不是職業兵卒,而是民兵。

輕車和騎士為駕駛戰車和騎馬的戰士,即戰車兵和騎兵;材官即善於山地作戰的步兵;樓船即水軍。大漢男丁按照制度服兵役,進入軍中,起初稱為正卒,服役滿一年稱衛士,服役滿兩年則按照各自的特長細分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等兵種。

所以在東漢初年,漢光武帝為了與民生息,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令其還為民籍,從事地方上的農業活動和商業活動,以此恢復因多年戰亂而造成的低下生產力的這種行為,是對的,正確的。光武帝的目的,制定的這條政策自然是針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綜合考量而定下來的,而後來的明章之治,也證明了休養生息是有一定效用的。

可是,一時的正確,並不代表永遠都對!

沒有兵權,或者說裁軍之後對於兵卒退伍的處理失衡,以及後來社會環境改變,天下情況變動之後,東漢皇帝沒有能夠及時調整,才是東漢直至當下,皇權淪喪,北軍崩壞的根本原因。

曹操顯然也是希望透過統合改革兵制,將他的精銳部隊和地方上的雜魚區別出來……

老曹同學的出發點顯然也是好的。

可是已經習慣了『自由』的山東豪強,地方大族會樂意麼?

斐潛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