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76章 東西營門,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思考著,計算著,判斷著……

在他身後,一隊接一隊的驃騎軍步騎兵卒還在不停地集結,一個接一個的佇列在不停成型,然後擴充套件、前進……

戰鬥沒陣型,等於耍流氓。

古今概莫能外。

斐潛雖然不至於搞什麼錦囊妙計的戲碼,但是最為基礎的陣列,在操典當中還是要求比較嚴格的。畢竟在通訊功能基本為零的古代,軍隊的戰術主要就是靠陣型實現。

雖然有旗幟和號令,但是小規模戰鬥可以,一旦戰線連綿到了幾里甚至十幾裡,那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就算是用傳令兵在跑,也是有很高的延時。而且在戰場之中,傳令兵也是高危職業,誰見到了對方的傳令兵,都會順手來一刀。

斐潛今天的陣列,就是最普通的兩翼包抄,中央突破。

這種陣型恐怕在上古時期,人類在狩獵的時候就開始使用了,也是最為簡單和普通的陣列。

用的好不好就看將領的控制能力和士兵素質了。

恰巧,在斐潛的這一方,這兩點都是優勢。

並不是只有槍炮打土著,才能開啟無雙割草的模式。

歷史上的大漢可以說是一腳踩進了騎兵的時代,到了元朝騎兵時代就走到頭了,而後面才有的火器時代,再後來才有所謂多兵種協同,海陸空戰鬥。

所以一個時代適應一個時代的戰術法則,像是斐潛現在開掛將火器搬到當下,曹軍兵卒還能頂上那麼一陣,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想想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幾根火槍就將美洲碩大一個王國打得七零八落,將其國王都折磨致死,或許這樣看來在八里橋的火炮轟騎兵,就不算是最差的表現了。

軍事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帶來戰爭形式的改變。

斐潛現在的戰爭佇列,也開始變得逐漸貼近於使用火器,以及如何更好的使用火器了。

就像是戰車給戰馬讓路,戰馬給機槍讓道一樣。

在三國時期,原本是中原重灌精銳步兵稱雄的年代,就像是鞠義一舉覆滅了白馬義從一樣,有組織有裝備的精銳重灌步兵,對於散裝輕裝騎兵,有極強的剋制和破壞能力。

所以在曹操繼承了二袁的步兵部隊,掌控了青州軍團之後,原本也應該是在兵陣上具備極強優勢的,可是奈何斐潛來了……

正是因為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華夏當下的戰場局勢上,漸漸的呈現出了一種百花齊放的效用來。各類成熟的冷兵器依舊是當下的主流,但是熱火器也像是絢麗的強音一般,在戰場序曲當中偶爾轟鳴,帶出一波的節奏來。

重騎兵雖然仍然很強,但已經不再完全的碾壓了,各類冷兵器兵種在這個時期均發展成熟,不再有完全統治力的兵種。斐潛現在雖然還保持著一定的重灌槍騎兵,但是已經不再將籌碼完全壓在這些重灌槍騎兵身上了,同時一般的騎兵也開始漸漸的捨棄了重型長兵器。

傳統槍騎兵所用的那八稜八面八心八箭的馬槊,也漸漸的變成了長矛,戰刀的組合。不是因為馬槊不好,而是因為這玩意太好,所以費時費事費功夫,能將馬槊玩得好的,要下大功夫,而下了大功夫的,在戰場上也未必能擋得住三根長矛一起上……

還有從槍騎兵轉變成為弓騎兵的……

斐潛很欣喜的看到這些變化,並且對於這些變化都是採取鼓勵的態度。

什麼祖宗之法?

祖宗之法就是應時而變,應勢而變!

在開戰以前,誰也不知道對方的戰術部署會是什麼樣的,預備隊會如何使用。但是,優秀的將領會根據敵人的作戰習慣和兵力部署,以及開戰前對戰場的偵查,還有開始對抗以後的戰場局勢,來決定自己所應該採用的戰術策略。

如果使用步兵,那麼步兵該如何組織隊形?

使用騎兵,那麼到底是應該派騎兵從外圍繞過去,還是應該派騎兵從中間突然衝去?

在騎兵衝擊的時候,步卒又是應該如何配合?

在步兵的掩護下,騎兵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戰術動作,威脅甚至去重創對手?

如果作為指揮者,不能在戰場變化的一瞬間就能立刻得出結論,那麼最好就像是斐潛一樣,將戰場的前線指揮交出去,自己做好一個吉祥物就可以了。

不過就算是充當吉祥物,斐潛也是需要針對於前線指揮將領軍校的戰場稟報,做出相應的指示,不可能完全就是掛機站著不動。

一名都尉從後方飛馳而至,滾鞍下馬行禮稟報:『啟稟主公,職下的兵馬已經集結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