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6章 當軒烹羌煮,遲日江山麗,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公大笑,言之,若一鍋可燉天下,分多分少,皆不如意,逾食逾少,定起紛爭,不如增之,烹四海,煮八荒,可絕數百年之憂患。如今觀之,當如是也。
烹四海,煮八荒?斐蓁眼睛亮晶晶的,又是感慨,又是羨慕,甚至有些恨不得早些生,方可恰逢其會的感覺。頗有些像是小孩看著父母婚紗靚照,心生羨慕,當年怎生沒我一起照?
龐統看斐蓁的碗碟裡面的肉都快涼了,便是拿起來,在鍋中又過了一遍熱湯,然後端給斐蓁,讓他抓緊吃。
斐蓁低頭,一邊狼吞虎嚥,一邊豎起耳朵,聽著龐統和棗祗聊天。
漢武之時,亦以鹽鐵之法制匈奴,雖有一時之得,難全一世之利,匈奴亦縱橫來去,耗費無算,張掖連西域,東海通烏桓,窮畢生之力,敗而不能滅……何也?龐統說道,此便為上下之利,各有不同是也。
在華夏曆史上,不僅是漢代曾經禁止向匈奴輸送鐵器食鹽茶葉等等物資,甚至在後續很多中原農耕王朝一樣,也禁止將鐵器售賣給草原的遊牧民族,比如明代除了有著名的海禁之外,同樣也對大漠禁售鐵器。
只不過,這樣的禁售,一般來說都沒什麼卵用。
畢竟明代的山西商人,就靠著朝堂的禁令發家致富。還有江浙的富豪,也是靠著禁海大肆撈錢。所以說什麼後金得了山西商人的資助什麼的,其實並不準確,也不完整,大明朝最大最重要的叛國者依舊是坐在商人頭上的那些官吏,以及吃餉的割據軍將。
當然,走私就是重罪,並不能說自己是誰的白手套,就可以免除罪責。
但是隱藏在商人背後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要知道普通水客多背一兩臺機器都會被查,若是沒有官吏的默許,沒有邊軍的放行,大規模走私這個事情,真的是誰想幹就誰都能幹的?
皇帝想要做的,並不是臣子官吏層面想要乾的。
同理,如今斐潛和曹操想要做的,又有幾個中層管理之人是覺得有必要做的?
春秋戰國之時,管仲之策,可制勝於他國,然不可制北戎。棗祗笑著說道,乃地之不同爾。管仲以重金誘魯縞,又有楚國買鹿,代國購狐,皆為因地而制之。如今北域山東,亦是如此。主公以商貿通行於北域山東,卻有分別……嗯,這肉不錯……
割據軍閥,本身是就是更強更有力的門閥,很容易就走向了原本的老路。
一旦真的成為割據,各家關起門來紛爭,就或許重新變成了戰國時期的狀態,各國之間相互仇視,即便是秦統一之後,那些幾十年幾百年積攢下來的怨恨,並不會因為國家政權統一而立刻消失。
山東之士,唯稱其族,龐統點頭說道,然族內亦有紛爭,足以間之。
就像是歷史上諸葛三兄弟各事一方,然後就有人編排說是諸葛一族串謀以圖天下,但是實際上是因為士族內部的利益未必都是統一的,各個士族的個體之間的選擇也未必都能是一致的,諸葛三兄弟的行為更像是分散投資,在亂世之中保全自身家族不至於一波老小全家流,勝則大勝敗則大敗的後果,而所謂幕後指使,串謀圖天下就基本上是胡說八道了。
沒那個條件。
一封書信要走一年,等相互串謀的資訊傳達到了另外一方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對於大漢當下的這些士族子弟來說,決定其個人行為的因素之中,黨派利益不是最大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
北域之地,多畜牧、漁獵、採摘,常以物易物,地廣人稀,部落之間各自為政,多有聯盟而少統屬,龐統又是說道,而山東之地,繁華鼎盛,自光武而興,近二百年也……故而主公以物市於北域,卻以錢幣于山東……
這就產生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山東之人,知其害者,當不僅止於曹孟德,荀文若,然何為之?棗祗嘆息著說道,上者奔走疾呼,下者安逸嬉笑……可悲者如是,可嘆者亦如是!
籍貫和出身不決定一個人的黨派關係,也同樣不能成為其行為的唯一標準。
即便是在加入派系的時候,有磕頭的,也有宣誓的,但是這種行為在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形式,並不能代表其今後的言行舉止就能整齊如一。每當此時,宣誓的效用只有在清查和緝拿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而在其他時間內麼……
畢竟清查緝拿只是短暫的,而享樂和快活才是永久的。
比如在歷史上,作為和曹氏政權捆綁最深的潁川士族集團,荀或因曹操稱公憂憤而死,旋即荀攸二話不說就當任了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