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1章 迎送皆為難,人來鳥不驚,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鼓轟鳴,一聲緊催一聲。
宛城的兵卒略有些慌亂的在城牆上在奔走,時不時響起呼喝之聲,將檑木滾石箭失長槍運來搬去。面對曹軍的來襲,宛城的守軍顯然沒有驃騎麾下百戰老兵的那麼沉穩。
等到龐山民接到了資訊,和黃琬蔣幹一同登上了城牆的時候,黃忠已經是調兵遣將,佈置了崗哨和示警兵卒,並且全城戒嚴,保持對內外的警戒。
荊州曹軍,軍陣之中並不多的騎兵,似乎是充當著活躍戰場的責任,呼嘯著來去,偶爾會有一些曹軍騎兵故意到了宛城的射程邊緣試探,然後在馬背上扭來扭去,就像是這樣可以展現自己的騎術,打擊宛城之上兵卒計程車氣一樣。
若是在長安或是北域的驃騎騎兵眼中,這些荊州曹軍的行為,就像是小丑一樣,但對於宛城的兵卒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步卒,隔行如隔山,他們根本不清楚在馬背上扭動得像是軟湯餅一樣又有什麼作用,也不清楚在馬背上活動自如究竟算不算得騎術高超,他們只是覺得曹軍旗幟遮天蔽日,壓得有些讓他們喘不過氣。
大約五千人馬。
黃忠眯著眼,估算著,對龐山民說道,使君放心,大概是來示威的。
宛城之中的兵卒,扣除黃忠部曲不算,其餘的正卒是八百,而輔兵有一千出頭,但是其戰鬥力要打一個對摺,算是五百,至於民夫什麼的,那就基本上不能指望其有什麼戰鬥力,頂多就是幫忙運輸些器物而已,因此大概可以說宛城守軍的戰鬥力是一千五左右,那麼曹軍想要圍攻宛城……
五千少了一些。
確實如此,蔣幹在一旁說道,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今曹軍不過三倍於我,即便是聚而攻之,亦是難下矣,使君勿憂。
龐山民點了點頭。
蔣幹又轉頭安慰黃琬。
黃忠聽得蔣幹嘰嘰咕咕,便是微微回過頭,和龐山民碰了一下眼神。
龐山民微微頷首。
城下遠處,曹軍集結成為陣列,齊齊大喝。隨著曹軍主將的調配,時不時高舉旌旗,整齊列隊而進,然後旌旗落地,兵卒或是擊盾或是頓地,聲勢浩大。
戰爭,作為人類集結,從單一的個體組建成為龐大的陣列,使得每一個站在這種陣列面前的人,都不由得會生出自己一個人要面對這麼多人的恐懼感,若是沒有強大心志,極容易就因此陷入緊張情緒當中而不能自拔。
黃忠也同樣開始下令,讓宛城的兵卒在其部曲的帶領下開始佈置。前面是刀盾手,其後是長槍扎刀,再後面就是弓箭手列隊。城牆之上也同樣開始了呼喝點卯之聲,而這些宛城兵卒也在整齊列隊之中,慢慢消除了對於曹軍大舉而來的恐懼。
黃忠的部曲自然是算得上精銳,在混編到了宛城其他正卒佇列之後,就像是黃忠立刻散開了無數的觸角,將原本有些鬆散的宛城防禦立刻整合起來一樣,隱隱約約之間就有些氣勢上的變化。
遠處的曹仁仰頭而望。
漢代說是有望氣士,可觀氣勢,然後做出各種判斷,但是很顯然,大多數都是虛妄之語。所謂望氣,不過是一種綜合性的考量,就像是曹仁當下望著宛城,實際上也是某種角度上的望氣。
曹仁需要親自來看一看。
曹操之下的曹氏,夏侯氏,至少在曹仁夏侯惇等一代若頭本部長心中,還是以團結,大局為重的,人的利益相對來說看得不是太重,基本上都是秉承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理念,個人一時的退讓和隱忍,甚至是犧牲都覺得可以接受。
但是從二代目開始麼……
曹仁眯著眼看著,估算著從黃忠本旗下令,然後到各個部分響應的時間,心中大概略有些計較。
宛城城牆靠近曹仁這一面上,已經是人頭湧動,一層層的大盾長槍立在城垛之側,隨著號子聲一陣陣的傳來。城頭上也開始有些煙氣瀰漫騰空。
曹仁知道,這是在燒一些滾水,甚至是金汁……
畢竟攻守若是真的展開,總不能臨時拉,再臨時燒罷?
子丹落敗,倒也不冤……這黃漢升,治軍甚嚴……曹仁滴咕了一聲,旋即下令,來人,且去陣前喊話!
擔任陣前喊話職務的,大部分都是真勇士。
畢竟這年頭,靠得都是一個肉嗓子,想要自己的話能讓對方聽的清楚,一方面是要嗓門大,另外一方面自然是要距離近,否則隔著十萬八千里,安全是安全了,但是聽不見說什麼又有何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