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4章 試驗田計劃,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儀的陳氏船廠事件表示了理解,但是同樣點出困難是暫時的,未來是光明的,目前的敵人太強大,所以需要更加小心,不能莽撞。在書信的末尾,孫權還特意重新敘述了一遍當初他遇見楊儀的激動心情,表示從那個時候開始,孫權就對於楊儀有充分的信任,從現在,到永遠……
楊儀捧著書信,潸然淚下。
主公還有幾句話……秦博低聲說道。
楊儀用袖子擦了擦眼淚,期盼的看著秦博說道:主公說了什麼?
秦博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指了指楊儀手中的書信。
楊儀恍然會意,旋即將一旁桌桉上的燈罩提起,將書信湊到了火燭上,很快就被引燃了。楊儀捏著信燒近一半的時候才扔到了地面上。
火光閃耀,很快就將書信燒成了灰盡,在地板上留下了些黑色的印跡。
秦博一邊眯著眼看著書信灰盡上的些許紅光,一邊低聲說道:主公說要團結一些和我們志投意合的人,不管那些人原本是江東的,還是淮泗的……現在我們的力量太薄弱了,要小心行事……
……<·)))><<……
只可惜江東孫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雖有除扶之舉,然無篩選之用,必然落空……斐潛沉聲說道,更有隻知黨爭而爭,為名而名者,圖利而利者,更是危害社稷……
自古以來,黨爭往往和統治者的權力分散衰弱有莫大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封建意識強烈,因而即便是有小人比周,朋黨營私,諸侯爭霸,依然要名義上尊重周天子和諸侯君主,諸侯王國裡面的貴族靠分封任命,並不是即便是門客三千也不是說能當王就當王的。於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與國之間分分合合,大臣間結黨營私固然有,但是影響往往只是在各個國家之中,範圍不大,並且影響的時間也因為各國之間的征伐以至於持續不長。
相爭多了,國都亡了,還爭個屁啊?
到了漢代,經過秦朝大統一,漢朝取而代之,周朝的分封制對華夏的影響略微衰弱,四百年又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於是黨爭就慢慢的形成了。
黨爭的根本,就是人的情感好惡,再加上利益的分配矛盾。
或者是因為利益的問題,影響到人的理智。
在漢初,劉邦逐步剷除對統治有威脅的大臣,並且逐漸分封自己的子弟,此時,皇權穩固,眾大臣自身難保,更何談結黨營私?
然而呂后卻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即便是劉邦有非劉氏不得封王,可是呂后依然我行我素,呂氏上下權柄滔天,大臣們只能阿諛奉承,從此外戚干政成為漢代潮流。並且隨著雄才大略開國之主的威望和影響逐漸消失,懦弱劉氏子孫世襲皇帝之卻被人玩耍在股掌之間,使得皇權變得越來越脆弱,這給其他團體覬覦權力開啟了一道縫隙。
尤其是東漢,宦官更是肆無忌憚,由於歷代皇帝大多幼年執政,因而只得依靠宦官來維護政權,於是宦官團體便自然容易成為炙手可熱的權力中樞。不過在漢的黨爭之中還多少是有些憂心社稷的正義人士在撥亂反正挽救傾倒,而後世封建王朝的黨爭卻越發的顯得只剩下了一張正義的皮,剩下的全數貪婪的膿血。
往後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多黨爭都變成了存粹個人意氣之爭,不講道理,不辨是非,反正不搞死對手不罷休,不管國家也不管百姓……
爭,當有律。
斐潛說著,就像是說著天要有光,地上要有山川一樣。
所謂朋黨,若無私心,如何不可公於世?
甄氏等人聚集在一起,踏青,遊玩,賞花,不涉及政治,僅交換意見,不以旁人的權柄來獲取自身的利益,這種朋黨就還沒有觸及黨爭的紅線,也就自然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恐懼非常。
從小到大,誰沒幾個朋友?
若是連這個都怕,那麼之能說明王朝的統治者太弱了。
黨爭不可免。你我皆為黨也,人生在世,便為人黨。左鄰右舍,便為比朋。人不可不爭,爭於天地,方有莊禾,爭于山川,方有通途……斐潛沉聲說道,故而欲消弭,掩飾,轉嫁相爭,皆謬也。當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某遷郭逢二人如是,公達士元遴選吏員,亦當如是。
前些時日,某與子敬於城西農莊之中,恰有二人相爭,言戰馬駑馬何者為美……斐潛將當時發生的事情講了一遍,然後說道,若以曲直論之,非曲則直乎?若以戰馬為用,便當盡除駑馬?天下之爭,又有多少類此之事?
斐潛解決問題的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