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8章 西域治理眾人議,功過是非全推脫,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三暮四這種事情,不僅僅是在猴子身上有,也不只是針對於愚笨的人,對於那些飽讀經書,精通政治之道的漢代階級利益既得者,也是同樣適用。
在整個漢代開始挖西域牆角的時候,早早就將觸角深入到了西域的匈奴人,也就是僮僕都尉不知道是沒感覺到大漢揮舞的小鋤頭,還是知道也了根本不在意,反正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都沒有任何的動作,更沒有什麼反制的措施。
由此可見,匈奴在西域的軍政機構的設定,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直至漢人在西域成立了都護府之後,匈奴才迫於壓力,有樣學樣的跟著漢人派遣了較大規模的軍隊深入到了西域地區,也在車師後國左近開始屯田……
以當時匈奴的政治體系,是無法完成殖民形態的政治體制的,即便是到了後蒙古時代也是不可能。因為部落聯盟到封建王朝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臺階,爬不上去就自然是站不穩。
在整個匈奴影響西域的過程當中,其實多數時候是依照其自身的部落聯盟制度來進行約束的,派駐僮僕都尉,然後定期收取賦稅,其他的內政乃至外交事項,匈奴都放任西域諸國自理,同時也不要求西域城邦的君長去參與類似於什麼聯盟大會等遊牧部族的政治活動,這其實根本談不上什麼宗主附庸的殖民關係,更像是黑老大收取保護費。
至於匈奴和大漢爭搶西域的整個過程,更像是社團在搶奪地盤……
回過頭來再看大漢,在西域設立都護府,負責整個塔里木盆地周邊諸多城邦,邦國的管轄工作,對驛長、城長、君、監、史、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
看起來似乎很多,但是實際上這三百七十六人真的灑落在西域這麼大一片地方上,又能算是多少?大漢將這些人,也就是這三百七十六人,表面上變成了都護府的官吏,但是實際上這些人沒有獲得什麼具體的俸祿,也就基本上等同於大漢的臨時工,大誰何。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大漢冊封這些城邦君長、將其納入朝貢體系中的時間,要比開設西域都護府的時間要更早,也就是說,先有了這些所謂的冊封官吏,後來才有了都護府……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漢早期對於西域的態度,其實和匈奴採取的策略,老大不笑老二,並沒有什麼兩樣。
初期大家都不懂,這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明顯漢代的知識體系,文化架構要比匈奴高出一大截,然後在意識到了西域重要性之後,依舊是採用添油戰術,多少就有些讓人覺得是不是整體策略出現了重大的失誤。
大漢朝廷建立西域都護府的目的,以及最初對於它的定位是什麼樣的呢?
牽制。
打豆豆,呃,打匈奴。
沒錯,這是大漢最初開通西域的目的,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大漢就沒從絲綢之路當中獲取利益?
公達,且說西域之利。斐潛澹澹的對荀攸說道。
荀攸點頭領命,從袖子裡面掏出了一本文冊,展開說道:漆,瓷,綢,絹等,皆為利也。自大漢商會立,官引漆器共計售十二萬具,價數十錢至數百錢不等,合計四萬餘貫。
官引瓷器共計售……
絲綢計售……
荀攸一點點的說著。
從產地工人,工房供給,到生產數量,最後到銷售所得,單看某一個專案,似乎並不是很大,但是最後合計起來,不知不覺當中斐潛透過開通西域貿易,已經向外賣出了將近百萬貫的貨物。當然這些數值並非是純收益,還要減去成本和雜項費用支出。
荀攸說完,看了斐潛一眼,見斐潛並沒有什麼額外的表示,就將書冊讓其他人傳看,然後澹澹的補充了一句,除大漢商會官引之物外,民間也有私販,尚未計入。
即便是如此,也是讓好不容易有機會列席參加會議的郭圖和逢紀咂舌。看著荀攸統計的文冊,眼珠子不由得都有些發紅。
荀攸還只是說了外銷,還沒有提及內購,還有引進勞動力等等其他方面的利潤。不過就僅僅是外銷這一專案的合計,就足夠說明一些問題了。
親兄弟,依舊是明算賬。荀攸不把那些斐潛代銷西域貨物的利潤報出來,也是為了防止郭圖和逢紀知道了之後就宣揚得滿世界都知道。
至於賣到西域的貨物有高利潤的事情又不是這一天兩天了,三四百年大漢都清楚,而其中對於這一塊利潤最為關注的,莫過於大漢的山東之輩了。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這麼高的利潤,以至於大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