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7章 李典有策安漢中,張遼無計見驃騎,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典雖然說身上冒著酒氣,但是精神卻沒有像是蒲氏還在場的時候那麼的萎靡恍忽,反而像是一把剛剛磨礪出來的長劍,散發出了銳利的光芒。
他攤開了一張竹紙,準備將他設想的策略寫下來,遞送到驃騎之處。
在氐人王蒲氏還沒有來之前,李典就已經隱隱約約的有了一些想法,但是還沒有徹底的成型,所以也不方便上報,但是李典沒想到的是,張遼前腳才走,後腳氐人王就過來了,因此李典也沒有說要等到他想好,或是上報了之後再讓氐人王前來……
畢竟這就像是戰陣之中一樣,對手永遠不會等你準備好了才開始。
氐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和大漢發成的衝突次數,並沒有像是匈奴或是羌人的那麼多,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生活得更為安穩一些,也同樣導致了氐人的數量會比較大,分佈也很廣泛,上至隴西,下至川蜀,都有氐人的存在,並且因為氐人王可大可小,所以大多數情形下,就像是一盤散沙一樣,難以形成合力,也不會有太大的威脅。
當然如果出現有楊千萬和王貴那樣的大氐人王,想要統合整個的氐人部落的,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必須時刻注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潛移默化的教化氐人,並且不引起氐人的反感,這就是考驗與氐人接觸區域執政官員的本領了。
李典提起筆,略微沉吟了一下,寫下了『以利分之』四字。
光武帝給與氐人王冊封,授予印綬,固然是一種拉攏,但是到了當下,在大漢皇權衰弱,並且東西兩分的情況下,若是隻懂得抄襲舊有的答桉,一味的模彷,那麼就很有可能並不會產生出與光武之時相同的效用。
簡單來說,什麼東西都是第一次才最珍貴。
隨著印綬在氐人王之中的泛濫,光是授予職位,很有可能就是個笑話。
那麼針對於氐人這種分散的群體,有什麼方法是最有效果的呢?
李典就想到了『利益』。
但凡是人一多,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小到團伙,大到團隊,好人壞人平常人,只要牽扯到了利益,都自然而然的會出現這個問題,而能將其解決好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像氐人當下王很多的情況,誰能信服誰?誰才能充當平衡者的角色?
和南匈奴完全不同的是,氐人王是在山中的,不像是南匈奴一樣就在陰山邊上,這些氐人就像是一個個的自給自足的小莊園,除了交換一些必須的生產生活資料之外,其實甚少和外界有什麼接觸,這就導致了教化力量難以滲透到氐人區域。
漢人的語言和習俗,氐人聽不懂,也不想明白,所以怎麼教化?
所以在教化之前,首先就要加強溝通。
這就是利誘的第一步。
不給利益,怎麼能引出氐人來?但是要怎麼給,以及給什麼,就成為了問題的關鍵。
李典最終決定是從農桑入手。
因為不管是漢人還是氐人,都是要吃飯的。
就算是再愚昧愚蠢的人,都會本能的要吃東西,要生存,所以在這個話題上,永遠都不會過時,也不會被氐人所排斥。
同時李典還故意以打賭的方式進行,這就使得從強加式的『給』,變成了讓氐人自動的『求』。等到了雙方耕田對比的結果出來,氐人必然就會想要偷偷摸摸的搞倒漢人的所謂『秘訣』,然後氐人就自然會自發的學習漢語,學習漢人的技術,以及改變自身的習慣習俗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整個策略的時間較長,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見到什麼效果,也不是說當下做了,第二天就能有一大堆的氐人,在什麼午時三刻跑到城下跪滿一地咣噹磕頭……
所以在大漢之前的政治氛圍當中,類似這樣長期的計劃,一般的官吏並不太願意去做。
誰知道自己能在位置上幹幾年?
一個混亂的政治體系,即便是有想要安心做事的人,都是無法做好事情的。
李典筆微微一頓,然後停了下來,皺著眉,又將有驃騎批註的那些氐人資料拿到了手中,仔細看著那簡簡單單的前後四個字,然後琢磨著,然後越是琢磨,越是覺得有道理。
『事敗』,誰給敗露出去的?不用說,肯定是漢人自己敗露的。可明明是對於漢人自身有益的事情,怎麼會敗露出去了?難道當時洩露訊息的漢人不清楚這是大漢國策,是對於漢人自身有益的事情麼?顯然也不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某些眼前的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