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9章 去則離矣父子去離,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融在牢獄之中所言,一經傳出,便是滿世沸騰!

『孔文舉怎有此言?!』

『荒謬至極!』

『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幾乎所有人都在議論著孔融這個幾近於大逆不道的言論,甚至覺得孔融已經陷入了無可救藥的癲狂之中,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在許縣之中,孔融的言論,頓時成為了無數士族子弟議論的焦點。

原本沉寂下去的孔融本人,又是再一次的走入了眾人的視線之中,只不過這一次,對於孔融的評價則是和上一次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為孔融的言論,又一次的觸及到了敏感的話題。

兩漢,以孝治天下。

儒家經典麼,也不算是少,但是在這些經典之中,孝經的字數最少,內容最淺。基本上來說,很多士族子弟開始學習最初的幾本經典之中,一定會有孝經。

不僅是如此,歷代帝王和文人也對於孝經推崇備至。歷朝歷代,就有多位皇帝先後親自為孝經作注,似乎這不足兩千的孝經當中,潛藏著無與倫比的魅力。

孝經被稱作『經』,但是它和易經、詩經等並不相同。

後者的『經』字,是由於漢人奉儒家著作為經典而加上去的,原本其名就是《易》、《詩》等,但是《孝經》的這個『經』,則是原來就有的,大體上代表了道理、原則的意思。

這部古書的作者是誰,歷來說法不一。

有人說是孔子,有人說是曾子,又有人說是他們的門人、後學所作,但是在《呂氏春秋》之中明確引用了《孝經》的書名和內容,可見《孝經》確是一部先秦典籍,並非漢儒,亦或是後人偽造的古書。

『孝』,是華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基礎道德標準。

而歸根結底,則是因為不管是什麼社會,也不管是什麼的主義,家庭當中的這個『孝』的概念,永遠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是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

因為人的壽命,是非常短暫的。

且不說在封建王朝當中的平均年齡是四十,就算是人人都能百歲,其實也是非常短的,同時前面十幾年還未成年,再加上這個疾病那種災害,脆弱的人體說死就死,因此整體上來說,在封建王朝之中,活著不容易,活得長一些更不容易。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證人類本身的存活率,就是最基礎的社會道德,國家準則。

如果不提倡『孝』,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生出來甩一邊自個玩遊戲去,孩子死了也不傷心不在意,整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孩子不尊敬父母,不從父母那邊學習到規避風險生存技巧,就靠自己頭鐵去撞去拼,整個族群又會有什麼結果?

所以《孝經》在一開是就被稱之為『經』,是因為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符合幾千年來人類發展的道德需求,是人類自身的種族延續性的一種文字型現。

對於老幼的照顧,幫扶,是人類文明本身的一種美好體現。

斐潛在青龍寺大論之中所針對的,摒棄的,是那種藉著忠孝的名頭,給自己謀私利的哪一類,是為了舉孝廉而舉孝廉的人,是為了搏名望,可以生生的將父母屍首熬成白骨化依舊不下葬的那些傢伙,並不是為了駁斥《孝經》本身,也不是為了將所謂『忠孝』的品德踩在地下,然後舉起不忠不孝的旗幟引為自我的突破和個性的展現。

更不用說在及其重視『孝』的山東之內了……

孔融這番言論,幾乎就是動搖了山東士族的根本!

一時間,駁斥和責罵的聲浪滾滾而來,鋪天蓋地一般。

而在這些洶湧的聲浪低下,才似乎有一些細碎的聲音,『孔文舉……他是身在大牢之中啊,見著自家孩子死了……或許才說出如此話來……』

『孔文舉或許是有些失心瘋了……這白髮人送黑髮人……唉……』

但這些細碎的聲音,卻被那些洶湧的聲浪蓋了過去,然後便是沉默了下來,螺旋一般的沉下去,沉下去,直至深淵。

有時候未必聲音大的,就是正確的。

就像是後世某些磚家鼓吹什麼致死率不高,舉起碩大的牌子,表示數值才多少多少,一臉輕描淡寫,嘴角還帶著你們這群屁民小題大做的嘲諷。可是對於那些承受不幸的家庭來說,那個在某些人嘴邊似乎微小的,無傷大雅的數值,就是整個家庭的滅頂之災,一輩子的傷痛。

這也似乎可以理解,畢竟十二時辰火光不息的火葬場內,燒的也不是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