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8章 四地之分,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說易,倒也極端易,直遣些官吏,奪了呂奉先兵權,押其來京就是。』

龐統一旁嘿然,『文和何必試探?主公既召集你我三人於此,便為了求一長遠之策,若僅是解決燃眉之危,便是庸人也知此法,又是何必贅言。』

荀攸點了點頭說道:『西域之變,既在西域之中,又在西域之外。觀一地得失,乃為天下所先也。呂奉先自詡了得,上無君主,藐視律法,當有此禍。然古往今來,僅呂奉先一人乎?春秋鄭伯又是如何?其事不廣為人知乎?其果不扼腕而嘆乎?奈何今如是!』

賈詡哈哈笑了笑,『既然如此,凡俗之策就不必談了……嘿嘿,今日不妨且論,鄭伯克段何其多也!』

春秋,有的人可以在其中看到權柄,慾望,放縱,有人看到了軍事政務,但是也有的人看到了只想要睡覺。

東漢處理西域問題的方法,其實和其他後續的封建王朝基本一樣,換就完事。

真的就是換了,就完事?

很顯然,並不是。

那麼歸根結底,為什麼換了人,甚至可以是從上到下里裡外外全數都換掉,依舊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前仆後繼?

其實很簡單,人換了,權柄沒有換。

人換了,制度沒有換。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治標不治本,野草吹又生。

也有人想當然的說只要軍隊裡面有政委,就像是大熊一樣安排就成,但是實際上大熊已經用他親身經歷,以及許許多多的事例說明了,政委不是萬能的,政委一樣可以腐敗和叛變……

『邊疆之事,需慎之又慎。拘謹太過,將令之不達,軍務亦不暢。』荀攸說道,『若是放任,又是易生呂奉先之屬,稍失轡?,便是禍亂。故某之見,越是偏遠,越需直監,將領雖有臨時處置之權,然需事後上稟。若此可慎行之,當免大禍。』

荀攸的建議是約束在外將領的權柄,至少要在行事之後,要上報稽核。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是一句老話。

這句話,原先是因為資訊傳遞不順暢,所以前線的將領必須要擁有比較高的自由度,並且前線作戰訊息萬變,若是按照後世某個封建王朝似的,什麼對陣策略,作戰模式,都是由後方的文官,亦或是君主制定的錦囊妙計來定,不到什麼時候就不能開啟什麼的,這樣做法,對於將領的約束是強了,但是導致的惡果,則是更加可怕。

對於西域,或是類似於西域的問題來說,自然是需要約束和控制,但是一味的追求對於武將的約束和控制,必然會束縛華夏前進的腳步。

因此荀攸的建議是給與將領的一定的自由權,但是將領在行使權柄之後,必須上報,以此來限制某些將領的無序擴大,以及混亂律法。

龐統點頭說道:『公達所言不差,然西域之中,亦有直尹監,多有少報漏報隱報之事。以某之見,當分拆為妙。權柄過重,智急則多昏也。西域龐大,可以分為東西南北四道,分列校尉以駐之,以一都護統御四方校尉……』

龐統則是覺得上報稽核制度還不夠,對於在外將校來說,這些將校權柄過重,需要拆分權柄。

這也是漢代對付地方豪強的策略,是削藩的經驗,並且斐潛當下也在這麼做,比如新建的那些執政機構,地方巡檢制度等等。

龐統認為西域已經架設了直尹監,但是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很多時候直尹監裡面的官吏因為本身權柄不大,同時又是屬於邊緣地區,所以多多少少有些混日子的情況出現,再加上勇於上報的官吏被害,便是畏縮怕事,兩眼一閉當做無事發生。因此要地方人員主動上報,在某些時候並不能有太大的作用,還不如直接將權柄切分。就像是諸葛亮在南中,把南中分成了三個郡,如此一來,南中就自然降低了一家豪強就可以把持地方的風險,使得南中地區的穩定性得到了加強。

龐統覺得徐庶和諸葛亮在南中採用的方式,是可以重點考慮的……

賈詡在一旁,則有些不同的意見,他捋著鬍鬚,緩緩的說道:『令君所言,確實有理。若無外敵狼顧,此策著實不差。不過……權若分之,軍必分之,西域之地,地廣人稀,駐多則費,少則憊,兵合之方可勝,分則多敗亂,久之則生異心,屆時必亂也。若以某之策,直用以亂制亂即可,何必防之?就如舊屋不去,何處立新居?』

隴西包工頭賈詡,顯然是在隴右系列事件當中收益良多,也有了相當多的經驗。對於賈詡來說,外面摸摸裡面補補,不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