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1章 主角配角,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事情不成熟,還是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就像是老宦官所言,仗著自己還年輕,熬著。
他畢竟是大漢皇帝,而且是個並不能算很笨的大漢皇帝。
他是朕,是孤家寡人。
旁人可以朋黨,但是他朋不起來,也黨不了。
所以他終究是要為大漢的天下憂慮的,不管將來變化如何,他最終的目的就是大漢中興。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捨棄一切,包括暫時的忍讓,一時的尊嚴。
現在劉協覺得,他顯然是無法親自處理具體地方的各項事務的,依舊是需要地方上的諸侯,士族來進行協助,所以他必須不斷地識別提拔人才出來,讓這些士族子弟一代又一代的將治理國家的事情接過來做下去。
只要他還是大漢天子。
只要這個慶典上,他還是主角……
……?|·?·|?*~●……
在許縣之東,一百餘里,有一條河流,稱之為洧水。
這一條河流,並沒有長江黃河那麼出名,但是實際上卻大有來頭。
相傳黃帝曾在洧水一帶建立部落,號為有熊氏。當時,此河還無名,黃帝一部下建議在有熊氏的『有』前加三點水取名。黃帝同意了,也就定下了一個天下第一條由皇帝命名的河流名字,洧水。
沿著洧水而下,大概不足百里,便是到了新汲縣。
這裡也曾經一度繁華過,是春秋鄭國和韓國的重要地縣,只不過時過境遷,現在就有一些蒼老了。
詩經有云,『秦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或許當年的少男少女們會覺得洧水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玩耍之地,但是現在麼,就只剩下了汙穢和衰老。
常方來到了新汲。
常方是許縣官驛的衛隊長。
他和陳濱互為掩護,但是大多數需要外出的任務,都是由他來的。
作為在許縣的情報中心,陳濱接到了一個下面縣城發來的請求,於是就轉遞到了常方這裡。
原本常方要混出許縣來是有一些麻煩的,畢竟在驛站周邊常常有曹氏方面的人監視,但是幸好許據分走了不少注意力,再加上王昶等人也是時不時的走動,使得原本用來監視陳濱和常方的力量就減少了好多,再加上慶典即將舉辦,許縣內外也是最為混亂的時候,常方就輕而易舉的離開了許縣,一路趕到了新汲。
在新汲的人員,上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常方此時此刻,穿著一身普通的粗布衣袍,戴著斗笠,脖子上繫著汗巾,風塵僕僕,和其餘趕路的行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他的目的地,是新汲城東的一家酒肆。
他之前沒來過新汲,只是知道這個地方,也知道這裡有駐點的人員。
新汲縣城和大多數漢代城市一樣,城北是富人區,城南是貧民區,城東西則是一般民眾的居住之所。所謂一般的民眾,大體上有一個標準,就是可以讓自家小孩有更多玩耍的時間的家庭了。
窮人孩子早當家,不是窮人的孩子自己願意,而是不幹活就沒吃的,在生存面前,玩耍與否就自然退居次要的位置上了。
在新汲城東,還是多少能看見孩童在街道邊上追逐嬉戲的,說明在這邊居住的民眾,生活水平想回可以,酒肆也就多少會有些生意。若是在貧民區,孩童多半都是要跟著大人去幹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混溫飽都是奢望,更不用說有閒錢買酒水了。
曹操之前禁過酒。
古人禁酒,主要出於三種考慮。一是節約糧食,每當年份不好時,統治者往往採取禁酒措施;二是穩定秩序,當社會上因喝多了鬧事擾亂社會秩序的桉件增多時,朝廷往往會考慮禁酒;三是敬天消災,當出現什麼災異現象時,統治者為了表示對於天神的敬意,往往會表示食素齋戒什麼的,也會暫停如飲酒之類的奢侈享受,向天表示敬意,以期消弭災難。
但是曹操這禁酒令麼,並沒能持續多久。
甚至為了躲避風頭,士族子弟私底下飲酒的時候還加用暗號,以『賢人』代稱酒質較差的濁酒,以『聖人』代稱酒質較好的清酒,『太祖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
反正酒鬼為了喝酒,什麼辦法都能想出來。
後來曹操的經濟狀況,在二袁戰爭結束之後,就好轉了不少,這禁酒令也就漸漸的放開了。更何況這禁酒往往也是禁普通百姓,當官的,或是有些關係的,依舊是飲酒不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