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00章 羊和豹,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懿接到了司馬孚派人送來的回報,頓時失色,大概是類同於諸葛亮接到了馬謖的彙報的那種心情。
沒錯,司馬懿是有私心的。
司馬是小姓。
這個小姓,不是說司馬家族本身大不大,而是說司馬氏是一個在大漢人數並不多的姓氏,就像是諸葛一樣,別管司馬懿自己的家族大不大,反正其他地區沒多少司馬氏。
這就決定了司馬氏的每一個子弟,都很重要。
重要的前提,是有用。
司馬懿當然也想要讓司馬孚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所以他願意讓司馬孚在失敗了一次之後,再次領兵,但是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他明明給了司馬孚提示和囑咐,司馬孚依舊是做錯了……
司馬懿的計劃,就是司馬孚要找到並且拖住曹軍,而這個找到和拖住的過程,不可能沒有損傷的,但是隻要拖住了,司馬懿帶著後軍前來,就可以全功於一役了。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找到和拖住?
自然就是要像網一樣撒開去,然後多層構建,交替追逐,即便是損失小部分人馬,也要讓曹軍無法掙脫,只能像是被勾住的大魚一樣在水中撲騰,最終消耗完全部的體力……
在這個過程當中,交換是在所難免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人會死去,一些人會成長。
司馬家的私兵就可以混在驃騎的兵卒之中獲得經驗,死亡和晉升。
在戰場生死之間締結的戰友情誼,遠遠超出一般的狗肉朋友。
司馬家想要壯大,閉門造車是不成的。
這就是司馬懿特意向司馬孚強調『慈不掌兵』四字的含義,不能害怕自己手下的兵卒損傷,甚至司馬孚自己都不能怕死,可是司馬孚卻做出了相反的決定,他讓兵卒聚集在一起,抱團行進。
這固然會使得兵卒的損傷減小,但是同樣卻將主動權讓給了曹軍一方。
司馬懿下令,立即集結人馬,連夜前往援救司馬孚。
司馬懿覺得司馬孚恐怕不妙。
雖然說司馬孚身邊也有司馬精銳私兵護衛,大多數情況下能保住司馬孚的性命,但是其統屬的部隊麼……
那麼司馬孚錯了麼?
對於區域性策略來說,司馬孚他沒有錯,但是對於全域性戰場,他錯了。
戰場上的錯誤,代價都是血淋淋的。
夏侯淵進攻的時候,那些追逐了一日,辛苦了一天,正在休息的驃騎人馬,聽到了營地之外的喊殺聲的時候,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有些輕敵。
輕敵不是驃騎人馬的本意,只不過是在北地之中的環境所形成的認知所限……
就像是誰都清楚學習的本質是為了自己在學,知識也都是自我的成長,但是如果有一個學習氛圍好的環境,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升一樣,對於司馬統御的這些原本屬於黃成手下的驃騎人馬來說,他們之前駐紮的地區周邊都是比他們要更弱小的部落,胡人騎兵。他們自然是精銳的,習慣了所向披靡,所以他們自然就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
這種心態,並不是說不好,但是很容易從自信變成自大,進而變成了輕敵。
司馬孚沒有察覺這一點,自然也沒有進行調整。他並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統帥。甚至可以說,司馬孚作為文官,那麼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作為武將,他差得比較多。
驃騎人馬在遇到夏侯淵襲擊的時候,有些慌亂,但是他們仍然按照操典要求,一個個井然有序的衝出大帳,解開系在帳篷旁的戰馬,準備殲滅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敵人。
他們狀態還是比較放鬆的,甚至是有些興奮的,而沒多少緊張和惶恐。
因為他們以為來襲的只有幾百的曹軍。
區區幾百曹軍,哪裡是他們的對手?
連一點挑戰性也沒有。
就連司馬孚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很快,司馬孚就後悔了……
司馬孚以為他的人馬佔據優勢,所以他出擊了。
在遇到了襲擊之後,司馬孚帶著人馬衝出了營地,結果在他們面前的,不僅僅是兩三百的曹軍騎兵,而是夏侯淵統御的全部曹軍部隊。
司馬孚抱團集結行進之後,夏侯淵就放棄了多處的伏擊計劃,甚至故意留下了為了伏擊準備的器物,一方面是讓司馬孚能夠按照其安排的路線行進,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麻痺司馬孚,讓司馬孚誤認為自己的兵力足夠,以至於曹軍不敢偷襲和埋伏了。
實際上,當下夏侯淵集結起來的兵力,在區域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