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7章 當生存遇到生活,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樂。
『這牛養得好……』
『這時間也太早了些吧?』
『不是四五月間之事麼?』
『奇了,真是奇了……』
『……』
『啊,棗司農……您也……啊,這個……』有人發現了棗祗,想要打招呼,卻一時不知道要怎麼招呼比較合適。
您也親自來了?
還是吃了麼?
棗祗擺擺手,看著正在發情的兩頭牛,『誰負責此棚?』
很快,人群當中一個面有得色的胡人走了出來,向棗祗行禮,『小的就是……』
得意,是很顯然的。
這是公棚,但凡家中無牛的農戶,都可以來此地租牛。日出而耕,日落而還,若有損傷,則是要罰錢賠償。因此這公棚之中的牛,可以說就是這個值守公棚的牧民的生活來源。養得好,當然就有更多的收入,養不好的也是需要問責。
正常來說牛的發情期是在春夏之交,或是秋冬之交的時候,但是實際上牛和某些動物一樣,其實也可以長年發情的,只要物質條件充裕,沒有覺察到危險。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的兩段時間,只不過是因為牛群遷徙,水草等自然因素影響所致。
棗祗讓人記錄下來,並且對於飼養牛棚的牧民進行了表揚。
『哞……』
公牛完事了,抖著腿,被人牽走了。
母牛對此毫不在意,對於工具牛沒有半點眷念之情。
周邊的人群意猶未盡的還對於公牛指指點點,議論個不停。
『這頭牛體格雄健,肩闊腿壯,想必子嗣定然也是康健。』
『這可是地地道道的秦川牛!看那毛色!宛如棗紅,一根雜毛都沒有!』
『不過這母牛毛色……』
『這是南陽牛,也算是上等,毛色黃為主……』
大漢的相畜、飼養、品種改良和繁育等等技術,其實都已經頗為成熟了。
華夏得天獨厚,牛馬皆全。黃牛是華夏之中,中原地區最為常見的一種大型牲畜,也是分佈最廣、功用最大的牛種,多用於北方旱田,南方則是水牛居多。黃牛和水牛都可以用來挽力耕田。
至於犛牛麼,則是多以肉、奶、毛為主,不適合耕田。
棗祗也有試圖用犛牛和黃牛進行雜交,生出來的牛或是像犛牛一樣長毛,也有像是黃牛一樣短毛,其奶產量會比犛牛多,並且也能進行勞役,但是很奇怪的是這些雜交出來的牛,卻無法生育下一代……
這讓棗祗有些疑惑,並且專門設立了文件,進行研究。
其實華夏每一次王朝穩定時期,必定會有一批的農業技術發展和成熟,但是奈何每過一段時間就被打斷一次,然後有一些農具、書籍就失傳了。在書籍儲存技術不高的歲月裡,加上對於工農知識認知不強計程車人觀念裡面,農工的技術書籍的重要性往往比不上經史子集。
如果說華夏的農業發展,能不被打斷,那麼是不是就不用不斷地重複積累,重複做功,是否可以更早的實現質的變化?
畢竟有了農業基礎,才有工業發展,而有了工業發展,才能論及其他。
民以食為天。
農業是立國之根本。
工業是強國之鐵腕。
斐潛雖然在後世談不上什麼博學,但是畢竟有了九年義務教育,多少懂得一些基礎的觀念,比如農耕工具,土地肥料輪耕技術,報紙電視上提及的生態種植,改良畜種,增長產量……
這些觀念,有些斐潛比較清楚,有些只是知道一個大概,然後一股腦的都倒給了棗祗。
棗祗就像是被填了一肚子飼料的鴨子,嘎嘎的叫著,然後試圖盡力消化這些知識。
一行人圍觀了牛,又去看水渠。
棗祗蹲在水渠邊上,用長長的木杆測量水渠之中淤泥的深度,檢視水渠周邊是否有破損滲透等的現象,沿著水渠一路往前。
在一旁記錄棗祗交待的事項的小吏,也是一邊走,一邊記,滿滿的寫了一張木牘,連忙告一聲罪,然後快走幾步,取了新的木牘來,再接著記……
現如今長安的水渠問題,林林總總有很多,但是主要矛盾集中在兩個方面上。一個是長安城以及各個陵邑的用水,另外一個則是耕地的灌溉。
漢代可沒有自來水,一旦水源地汙染之後,下游的人必然遭殃。
斐潛在很早的時候就抓過一次水源地以及進水渠汙染的問題,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