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七三章 潼關,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現在要抓緊將城門處的清理乾淨,但是人手又只有這些,要拖拽,要挖坑,要填埋,這畢竟是要費不少事情的,不如……
曲長轉動著眼珠子,楊公親自命令下來的,自然是不能懈怠,若是做的好了,說不動就那什麼了,但是要是做的不好,自然也是會讓楊公有所不爽,那麼自己哪裡還有什麼好果子吃?
也罷,曲長跺了跺腳,便抓了身邊一個兵卒,低聲耳語了幾句……
沒過兩天,楊彪讓人加快清理潼關城門附近的用意自然就揭曉了,因為楊彪所邀請的貴客到來了。
貴客臨門,自然是需要掃榻相迎,而潼關之外畢竟是戰場,狼藉一片,所以也就僅僅是能做到先將城門附近的收拾一下罷了。
畢竟楊彪要是前來迎接,他自己站在城門附近也難受,不是麼?
前來至潼關的貴客,是朱儁。
說起來,朱儁還一度有機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在之前牛輔還活著的時候,派遣了李傕和郭汜攻伐雒陽,朱儁不能抵擋,便主動撤離了雒陽,儲存了一部分的實力。
後來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徐州刺史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聯合前揚州刺史周幹、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太博士鄭玄等人共推舉朱儁為太師,準備起兵討伐李傕郭汜等人。
不過正當這些人興高采烈正準備搞一個第二次酸棗聯盟大會戰的時候,楊彪和斐潛的檄文傳到了各位牧伯手中,頓時就像是三九寒天迎頭潑濺而來的一盆冰冷的水,將這些人心頭熊熊燃燒的火焰給澆滅了。
想必那個時候這些人的心情,複雜得難以描述……
不過對於這個事情,朱儁倒是並不是太在意,畢竟原本他也不想擔任這個所謂的“太師”之位……
朱儁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曾經以販買繒為家業,少年之時,沒少被人說是逐利之輩,也可以說是他是一介寒門,然後一步步走上來的,最為識進退,怎麼會輕易的答應坐上這種充滿了荊棘的位置?
這一次是楊彪遣人言辭切切,述說了當下的困境,朱儁方才同意來幫助楊彪一臂之力。
朱儁一生當中,去過交州,戰過西涼,鎮過叛軍,平過黃巾。這樣的人,見過太多的死亡,因此來到潼關的時候,縱然還有太多硝煙的痕跡,依舊還有大量的屍首還等待處理,空氣當中那種縈繞不去的惡臭,不過對於朱儁而言,宛如未見。
雙方在潼關之下見過了禮,楊彪便忙不迭的邀請朱儁入城。
這個環境,是在是太那個一些,楊彪忍不住啊……
楊彪身上雖然是在衣袍之內掛了十幾個香囊,然後特意令人將衣襟用薰香燻了好幾遍,但是依舊抵擋不住迎面而來的惡臭,若不是朱儁對於楊彪而言比較的重要,楊彪真的不願意踩踏上這讓人作嘔的地方。
朱儁卻宛如什麼都沒有聞到一樣,轉頭看著在遠處民夫堆砌起來的屍首,皺眉道:“楊公,某一路逆水行來,沿途有見屍首飄蕩而下,莫非是……”
楊彪聞言便是一皺眉頭。
漢代,人死之後,講究的是入土為安。
如果是士族的人,則更是要風光大葬,甚是因此耗費整個家庭的全部財產,全數拿去陪葬,也是在所不惜,這主要是跟漢代一直在推崇孝道有關,因為給去世的親人喪葬導致家破的,不僅不會被人罵是傻瓜,而且還會多加以讚揚……
但是一般的普通民眾,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挖個坑,扔進去,然後填上土,這就算是相當的不錯了。
畢竟有時候為了恐嚇對手,或是為了炫耀武功,很多時候是需要砍下人頭來做成京觀的……
皇甫嵩,朱儁,甚至很多將領都幹過這個事情。
不過潼關這裡自然是沒有這個必要,做京觀給誰看?
弘農人,還是關中人?
至於西涼人,根本就不在這裡,就算擺出來也看不見。
因此自然是一同填埋了事,畢竟其中大部分還是楊彪的家鄉人……
但是既然朱儁說沿途見到了不少屍首順水而下,那麼就說明一個問題了,負責這個事情的小官吏偷懶了。
“來人!”
楊彪一聲令下,當時就讓人將負責這個事情的官吏和曲長拿到了面前。
才問了幾句,那名曲長便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