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三二章 漢代的秘聞,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物,卻成為了一個學派的代表。其實荀子雖然說是被後世歸納為儒家的人,但是上可以說是有許多偏向於黃老之學的思想,所謂天道自然,天行有常等等,其實也是一種黃老的歸納和體現。

在漢代,黃老之道曾經達到巔峰,甚至是漢代立國最開始的什麼五色五行五德,到後面的天下之牝,天下之交,再到文景時期的天地相求,猶橐龠也等等,都是黃老的理念在作為主導。黃老之學倒不是什麼神神怪怪的學問,也不是僅僅有什麼煉丹修身養性的方術,而是相容幷包,在治國的理念上,黃老之學的人大多是認為應該“貴清靜而民自定”,不應該採用行政手段過度干預民生……

像後世的那種什麼調控,若是再黃老之學的人眼中,多半便是屬於攪亂天下蒼生的行為了。

不過斐潛也知道,像黃老之學這樣的,主張要君主“無為而治”,其實是一種過於粒理想的狀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且這個也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雖然黃老之學在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等等方面具備一定的意義,不過弊端同樣非常的明顯……

斐潛也是笑笑,並沒有直接否認荀諶的推測,而是不可置否的說道:“不知友若以為然否?”

沒想到荀諶苦笑著,搖頭說道:“君侯若僅用黃老,便是敗落不遠矣。”

斐潛有些驚訝,一個是因為荀諶居然這樣直接的說法,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難道之前猜測錯了,其實荀家並不是重視黃老學說?

荀諶對黃老之學不感冒?

還是覺得六藝之術才是最佳選擇?

斐潛還是決定再試探一下,想了一想之後,便說道:“漢之初興,接秦之敝。民失其業,路伏饑饉。天下既定,相約省禁,量祿度用,減賦生養。先有蕭相,曹陳而隨,文景盛世,貫朽粟陳,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此政有何不妥?”

不得不說,漢代確實是因為採用了黃老學術才強大的起來的,也正是因為黃老這種柔和的政策,才緩和了從戰國時期就開始的相互之間的社會矛盾,將原本分裂已久,相互之間充滿了仇恨和紛爭的七國人民,重新整理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子民,對於這一點,黃老之學確實是功不可沒。

荀諶點點頭,但是又搖了搖頭,說道:“君侯言之亦有其理,然……君侯可知淮南王因何而反?”

淮南王?

誰啊?

哦。

“廢法行邪,懷詐偽心,以亂天下,熒惑百姓,倍畔宗廟,妄作妖言,恐罪加身,故而反之?”斐潛想了想之後,便採用了一個比較算是“公認”的說法。

荀諶搖了搖頭。

難道歷史上記載的並不是應該如此的?

說實在的,斐潛現在瞭解的也僅僅是當代的一些事情而已,要說推到幾百年前的事情,斐潛到真的不是非常的清楚,自然也不明白其中的一些問題,因此斐潛便直接對著荀諶說道:“友若不妨直言……”

荀諶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淮南王死黃老也……”

什麼?

荀諶的意思是淮南王吃丹藥吃多了上頭了,重金屬中毒死的?

嗯,等等。

斐潛想到了一點什麼,頓時不由得便皺起了眉頭。

“君侯可是明白了?”荀諶看到了斐潛的表情,便問道。

斐潛有一點點遲疑的說道:“……莫非是……武帝?”

荀諶重重的一點頭,說道:“正是。”

原來如此,斐潛忽然又想到一個人,說道:“……那麼,竇太后……”

荀諶搖了搖頭,說道:“竇太后,應是得享天年……然亦是武帝獨掌大權之時……”

斐潛有些頭痛,不由得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如果是依照荀諶的說法,這個事情就太亂了一些,自己真的需要好好整理一下。

竇太后,這個自己中學的課本當中有出現過的人物,沒想到今天忽然之間生動了起來,成為了不僅僅是在紙面之上,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對整個歷史有所影響的人……

按照荀諶的說法,竇太后,不,是包括竇太后在內的哪一整個時代的人,都是推崇黃老之學的,但是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他怎麼允許“無為而治”,怎麼能夠“天下為公”?所以漢武帝廢除了百家,獨尊儒術,因為只有儒術才能體現出他至高無上的地位,才能讓他的雄心壯志得以施展……

但是漢武帝小的時候,竇太后還活著,甚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