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二五章 妥協,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邑郡守府內。

斐潛才方離去,王邑卻沒有換下正裝,仍端坐於廳中,因為他知道,過一會兒肯定還有人要來。

果不其然,沒過一炷香的功夫,河東衛氏的衛覬來訪。

雙方分賓主落座之後,打了一陣無關緊要的哈哈。

衛覬原本對斐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惡,如果按照正常來說的話,同時士族,又有蔡邕這一層拐著彎的關係,多少還應該親近一些才是——但是衛覬的二弟,卻在和蔡邕之女蔡琰聯姻之後,不幸夭折了。

衛覬很喜歡自己的這個二弟,自然是極其的傷心,悲痛的完全不能自己,當他看到蔡琰居然沒有跟著全家人一樣,一起哀傷欲絕的時候,心中的這種悲痛的情緒竟然完全轉成了對於蔡琰的憤恨。

在他看來,蔡琰既然是進了衛家的門,自然是衛家的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居然沒有以淚洗面,居然還可以看得下去書,簡直真是……

不可理喻!也不可饒恕!

但是對於蔡琰而言,長年都是窩在自家的書樓裡看書,普通交際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待夫家之人應該如何,卻因為早年喪母,所以沒有任何人教她,再加上本身性子就淡,況且衛仲道又是父親指婚的,本身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

因此讓蔡琰裝出一副哀怨的樣子來,完全是做不到。

最終矛盾就這樣爆發了。

衛覬不覺得自己或是自己的家族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那麼錯誤自然是在蔡琰這一個方面,蔡琰既然有錯,難道作為蔡琰的父親,蔡邕就不因該承擔一些責任麼?

如果蔡邕能夠多少來陪個理,道個歉什麼的,何東衛氏也不是什麼小氣的人,就此揭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沒想到蔡邕居然什麼也不做,彷彿就是在無聲的抗議,表示錯的是河東衛氏一般,這就讓衛覬很是不爽。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股惡氣始終堵在胸口一般,下不去。

蔡邕是經學領袖,文學大拿,衛覬也拿蔡邕沒啥辦法,也不敢拿蔡邕怎樣,但是現在居然蔡邕的弟子斐潛送到了自己鼻子底下……

哼哼!

因此斐潛雖然與衛覬無怨無仇,但是衛覬就是不想讓斐潛順順利利的,非要找個茬出了心中的一口惡氣不可。

所以衛覬才會很客氣的先是回帖,再送牛酒,為的就是在整治斐潛的時候不會落人把柄……

衛覬說道:“王使君,不知斐上郡前來何事?若有需衛家之處,覬當義不容辭。”

王邑看了看衛覬,沒有立刻回答。

關於衛家和蔡家的狗屁倒灶的事情,王邑他知道,但是他不想理會,當然也不願意去理會,畢竟這是別人的家事。

王邑自己是北地人,深知匈奴羌胡對於邊疆的害處,也對於像斐潛這樣願意挺身而出到邊疆守土的年輕人比較欣賞。不過,欣賞歸欣賞,這麼年輕就登高位,總覺得有些不夠穩重。

同樣的,河東衛氏是當地的望族,王邑本身在執政的很多時候也是需要衛氏來從旁進行協助的,所以王邑也不想和衛覬的關係搞得太過僵硬。

於是王邑很簡單的說道:“斐使君一則欲於此募兵,二則欲採購糧草。”

衛覬拱了拱手道:“不知王使君之意?”

王邑很認真的看著衛覬,說道:“伯覦,斐使君身兼護匈中郎別部司馬,此二事,皆依漢律也。”

衛覬一笑,說道:“大漢之土,自是需依漢律。”

王邑沉默了一下,點點頭,說道:“善!”

該說的話都說完了,雙方也都明白了對方的態度和意思,便再客套了幾句,衛覬便告辭而出。

王邑禮節性的送了一送衛覬,然後就一邊揹著手,一邊慢悠悠的往後院走。走了幾步之後,王邑便叫來了一個侍者,吩咐道:“且去知會郡丞,言吾身體不適,令其暫代郡守事。”

侍者領命下去了,王邑卻搖了搖頭,心中揣測著,衛覬這個河東衛氏這是一定要和斐潛做過一場的架勢啊,難道說這個斐潛之前得罪過衛覬?還是惹毛了河東衛家的某個人?

這也就是王邑特意說“漢律”的原因,要搞事可以,按照規矩來,斐潛畢竟現在還是大漢官員,朝廷之臣。所以,王邑也算是給河東衛氏立的一個規矩,不管怎麼做,都別壞了大漢律法!

不過這個衛覬,這個河東衛氏,竟然……

王邑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有些意興闌珊的往後院走去。年輕的時候他也曾經滿腔熱情,可是年齡越來越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