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八章 中軍大帳之內的紛爭,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strong>“誘敵之計爾!”曹操站在鮑信身側,斷然而言道。

這是在滎陽之外的一個小山包上,鮑信曹操聯軍剛剛度過了汴水,就遭受到了董卓軍的阻擊。

隨後關東聯軍奮力拼殺,尤其是鮑信的族弟鮑韜率領濟北的精銳郡兵,就像一個鑿子一樣,殺得董卓軍節節敗退……

但是曹操卻有些覺得這個董卓軍敗退的有些太快了些,便仔細觀察了董卓軍的形式,發現除了敗退的中軍步卒之外,董卓軍的兩翼卻依舊穩固,並沒有顯現出慌亂的樣子。

於是曹操就意識到這其實是董卓軍的計謀,但是現在選擇就擺在了鮑信和曹操面前,是繼續追擊還是停下來?

鮑信也轉頭問曹操道:“……既如此,是收兵亦或是……”

收兵?

這無疑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如此雙方就能夠緩慢的拉開接觸面,脫離戰鬥,鮑信和曹操的聯軍就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風險,頂多就是再重新度過汴水,退回酸棗大營。

但是這是一個好的選擇麼?

那一日在劉岱大帳之中的場面,宛如就在眼前

xxxxxxxxxxxx

劉岱高坐於上首,見到眾人魚貫而入也沒與起身,安然不動,等到眾人行禮拜見的時候,才淡淡的說了一句免禮,讓眾人入席。

曹操作為張邈的副手,也坐在張邈的身後,參加劉岱的軍議。

劉岱眯縫著眼,一手捋著鬍子,慢慢的從左掃到右,又從右掃到左,然後在東郡太守橋瑁的身上停留了一會兒,便收了回來,露出了一些笑容,說道:“前日獲袁太傅之令,欲吾等進軍成皋,今召諸位前來,特議此事爾。”

座下一片默然,無人應聲。

劉岱一臉正容的說道:“社稷危急,乾坤倒懸,此乃吾等解萬民於水火,匡漢室於將傾之時,望各位同心協力,共趟國難為盼!”

大帽子扣下來,當然沒有人敢說半個不字,於是便左右瞄了瞄,齊齊拱手應是。

劉岱見狀便點點頭,說道:“如今大軍開撥在即,當有先鋒,吾觀東郡兵強馬壯,且元偉博學多才,治軍有度,當擔此任,望元偉能解天子危逼,以釋國難。”

當下就要下發軍令,將橋瑁任命為先鋒。

橋瑁心中又著急又緊張,不由得雙手抓了一下袖子,忽然摸到袖中之物,急中生智,開口說道:“劉刺史之令本當遵從,奈何之前瑁得後將軍之令,需於酸棗候其調遣,不能擅離,故而不為劉刺史驅使,實乃憾事也……”

劉岱聞言,鬍子都差點扯下幾根,急急說道:“胡……夫將在外,可便宜行事,且眼下瞬息萬變,戰機一縱即失,安可拘泥也?”劉岱差點都說出一句胡說八道來,幸好硬生生改口成為了“夫將在外”,不管橋瑁說的是不是真的,其實就是給自己反駁橋瑁遵從後將軍命令找到一個理論的依據。

橋瑁拱手說道:“劉刺史所言甚是,正所謂將行軍令,吾等皆受之調遣,後將軍此舉必有深意,豈是吾淺薄之輩能知之?”就你還稱將軍?後將軍才是真正的將軍!嚴格講起來,連你這個淺薄之輩都必須聽其調遣!少拿那一套來忽悠我!

“……”劉岱終於是憋不住,收斂了笑容,沉下臉來,一雙三角眼緊緊的瞪著橋瑁,說道,“……元偉言有後將軍之令,令在何處?”

橋瑁從袖子裡面摸出一封書信,將封面上的袁術名刺略微展示了一下,還沒有等劉岱叫人呈上來,就又收到了自己袖子當中,說道:“後將軍密令於吾,實不便公示於廣眾之下,劉刺史若有疑,可遣人問之後將軍即可。”

你不信?

那你就去問袁術吧!

還沒等劉岱做出什麼反應,橋瑁就緊接著說道:“如今漢室危如累卵,劉刺史身為齊悼惠王之後,理應身先士卒,為天下所表率,如能擊鼓而進,董賊定望風而降,定可一戰而定!當可名留青史,天下傳唱矣!故懇請劉刺史親征,瑁當竭盡心力,供應刺史軍糧,定助刺史成不世偉業也!”

這一下子就無疑是將劉岱架在了火堆之上,憋得劉岱答應也不是,不答應更不是。答應麼,不就是等於自己給自己脖子上套了個繩套,但是如果不答應,那麼剛才自己大義凌然之詞,不就等於是全部扇到自己臉上了?

劉岱憋得差點內傷,轉眼看到一旁的張邈似笑非笑的表情,一咬牙,便說道:“如此,吾便親征!”

眾人不由得一愣,均是沒有想到劉岱居然同意了,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