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二章 恩師至,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扶羅盼星星盼月亮的蔡邕蔡中郎,終於是在河東士族的夾道歡迎之下,抵達了平陽縣城。
下車伊始,蔡老頭子或許是坐著蒲車太久了,或許這一段時間應酬實在是太多了,壓根就不想在驛館中待著,而是直接要求去桃山看看。
因此,斐潛就陪著蔡老頭子一起再次到了桃山。賈衢、徐庶、杜遠、令狐邵等等人畢恭畢敬的跟在蔡邕和斐潛身後。
斐潛略有些擔心,生怕蔡老頭子看見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然後有什麼不爽的地方,雖然說蔡邕作為飽學之士敦厚長者多半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是俗話說老小孩,蔡邕師傅年齡也大了,這個誰也不能保障他永遠不會鬧點情緒。
蔡邕抬眼看了看山下門牌之上的“衢門”二字,嗯了一聲,沒有說什麼便慢慢的一級一級的拾階而上。
走到了臺階在山勢的拐角之處,在石階外立著一個側面被磨平的大石,石面之上刻著“有道”二字。
蔡邕的腳步略停頓了一下,立在石頭之前,捋了捋鬍子,也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便繼續往前而行。
待到了學宮之前,看見學宮那六根柱子的大殿,蔡邕的眼睛就亮了一下,上下巡視了一番之後,忽然轉過頭問斐潛:“子淵,學宮名匾何在?”
其實斐潛原本想惡趣味的就叫“那個學宮”,但是後來想了想,還是收回了這個比較不靠譜的想法,畢竟還是在漢代,未必有人會有多少娛樂精神。
“還請師傅命名。”斐潛拱手說道。
“哦?”蔡邕似笑非笑的瞄了一眼斐潛,說道,“竟未名之?吾以為汝已名矣。”或許是離了京都功名利祿場,蔡邕也多了幾分隨意,順嘴就打趣了斐潛一句……
斐潛反正臉皮也厚,絲毫不以為意,呵呵一笑。
蔡邕仰著頭,看著在陽光之下桃山山腰上的嶄新的學宮,緩緩的說道:“既尋‘衢門’而‘有道’……不若稱其為‘守山’……”
“守山?”蔡邕的話音剛落,包括斐潛在內的其他人都喃喃的重複了一下。
蔡邕笑眯眯的將鬍子輕輕的撫了兩下,顯然有點小得意,然後也不解釋,便看著眾人的反應。
“身之所至,心鄉所向。‘守山’一詞,明學之志也。”徐庶在一旁,拱手說道。
“巍峨高山,仰止從之,學道景行,行止趨之。蔡公‘守山’二字,盡顯求學之意。”賈衢也補充說道。
蔡邕點點頭,然後卻看了一眼斐潛。
斐潛轉動了兩下眼珠,卻默然以對,只是點頭,交待令狐邵去做學宮的牌匾。
一行人繼續前行,看了大殿,講堂,藏書樓,明律堂等等之後,便來到了後院,順著小徑往後,轉過了小池塘,再穿過一小片的桃樹林,一座精緻的小院出現在眼前,紅磚青瓦,一角飛簷在圍牆上露了出來。
斐潛在前引導,領著蔡邕進了小院。
蔡邕抬起頭,看著不大的院子卻分三進,廳堂院落,書房閣樓一應俱全,雖然小了一些,房間也沒有那麼的多,但是在整體的佈局和方位上,卻和蔡邕在雒陽之時的蔡府差別不大,甚至就連原來蔡府的藏書樓,在此也有一個縮小一些的版本……
沒辦法,桃山的地方就那麼大,能將這一塊區域專門按照斐潛印象當中佈局進行修建,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蔡邕左看看,右看看,有些花白的鬍鬚不由得顫抖起來,似乎連聲音都一起顫抖著:“子淵……有心了……”
就算是一個老物件,在陪伴著自己度過漫長歲月之後,都會多少有點惦記和情感。蔡邕在雒陽的府邸其實已經是一片廢墟了,現在雖然說眼前的這一個小院子無論是從規格還是從大小,都比不上原來的蔡府,但是畢竟位置相似,佈局相同……
“好!好!”蔡邕有些激動,轉身大聲的說道,“今天老夫就於此,宴請各位了!還請各位賞光!”蔡老頭子直接反客為主,表示自己從現在開始就住這裡了。
至於於扶羅?
過幾天再說吧,反正要求其沐浴齋戒一番也是應有之意。
呵呵,於扶羅既然都等了那麼長時間了,再多等兩天也不算是什麼多大的事,眾人便選擇性的遺忘了其實蔡邕來這裡還有冊封南匈奴單于的任務,齊聲的附和起來,還有的說要給蔡公準備些喬遷禮物的,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蔡邕笑著,便向後招招手,喚來了隨身跟著的侍從,讓其去辦理一些相關的事項,然後揹著手,慢慢的,有些小心翼翼的走進了小院,順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