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零九章 長安長安,詭三國,馬月猴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個晴朗的深秋。

這是一座百年的都城。

長安城。

大漢都城。

原本只是一個別宮,秦朝的興樂宮,後劉邦重加修飾並改名為長樂宮,將都城從櫟陽遷於此。

蕭何修建了太倉和武庫。

漢惠帝修建了長安城牆。

漢武帝興建了北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開鑿昆明池和上林苑。

韓信在此領取了齊王印綬,也是再此不見天地兵刃而亡。

衛青在此從一個餵馬的役夫,變成了封侯大將軍,走上人生的巔峰。

長安,長安。

長治久安。

然而長安並沒有能夠像其名字一般保持永久的氣運,隨後便在王莽之時被戰火焚燒,許多宮殿矣在那個時候被毀,而現在重建的比較完整的,也僅僅就是長樂、未央宮而已。桂宮和明光宮依然殘破。

斐潛站在長安城池之下,仰頭而望。城牆之上還有烈火焚燒後殘留下的印記,雖然還是能夠看到一些青磚殘缺尚未修復,但是但是卻絲毫未減少其雄壯巍峨之感。

一陣微風拂過,拂過了城外的樹林的樹梢,拂過了斐潛身上的戰袍,也拂過了城牆之上各色的旗幟,細細索索的聲響,就像是一個百歲的老者,在用他蒼老的聲線,低沉的喃喃而語。

似乎是在告訴著斐潛:

在這裡,曾經有一個滿懷少年壯志的王朝就這樣給自己定位,最高,最大,最宏偉,最壯觀,而這種前無古人的開創者胸懷,也成為華夏漢人的主旋律。

在這裡,曾經有來自西域、大秦、交趾、百越、東夷的各種各樣的人,就像斐潛現在這樣,呆呆的站在城牆面前,仰首而望。

在這裡,曾經有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匯聚了天下的財富,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上雲集了四海商賈,一言一笑當中操控著成千上萬的錢貨。

在這裡,曾經有一種文字,叫做“漢字”,曾經有一種語言,叫做“漢語”,曾經有一個民族,叫做“漢族”……

這裡是一個方圓數公里的城池,曾幾何時,滿蓋了金碧輝煌的宮殿樓閣,曾幾何時,一個年輕的帝國把自己的根基扎駐在這片黃土地上,然後,以它為中心,不斷向外開拓,釋放著一個朝氣蓬勃的軀體所蘊藏的力量。

劉邦把國都定在了長安,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其根本不相信山東人,關中地區地理優越,“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同時又有“資甚美膏腴之地”,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之地,“陰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

然而,劉秀卻儀仗山東士族起軍,雖然是最終收復了漢室土地,然而卻被迫定都在了洛陽,從此長安就逐漸的衰敗下來了,雖然幾經整修,然而卻沒有了當年的豪邁,就像一個垂垂老者,看得出他年輕時候的健碩的骨架,同時也看到了他如今略顯得佝僂的脊樑。

長安城並不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城池,因城牆建於長樂宮和未央宮建成之後,為遷就二宮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牆建成了不規則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牆南部和南牆西部向外折曲,過去稱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或稱為“斗城“。

未央宮是皇帝聽政和住宿的地方,高大的建築進了城不久就能看得到。重新整修過後的未央宮殿臺觀閣櫛比鱗次,甚為壯觀,高大的宮殿屋簷翹起,在陽光當中展現了力量和雄壯。

斐潛將大部分的兵士留在了城外,只帶了五十名的護衛進城。

道路很寬,中央朱雀大街甚至可以由十車齊頭並進,雖然最中間的黃沙部分不容許踩踏,但是就算是走在兩側,也顯得很寬鬆。

在道路的兩旁,在某些老一些的房屋屋頂之上,還鋪設著一些字瓦,寫的最多的就是“富”,“安”、“X氏富貴”、“宜富安世”等,這些文字是那樣坦然和理直氣壯地表達著對富貴、對平安的追求。

董卓的死似乎最大的好處,就是將郿塢當中的錢糧盡數取了出來,極大程度的緩解了市面之上的緊張氛圍……

斐潛默然而笑,這是何必呢?

拼了命將財富糧草就像土撥鼠一樣藏到洞裡,然後又被人一鍋端走……

皇甫嵩據說此次親手斬下了已經八十開外的董卓之母的頭顱,然後又殺了尚不滿十四的董卓孫女董白,似乎是為了表示他之前匍匐在董卓腳下顫顫巍巍跪舔只是權宜之計,他和董賊其實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