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資治通鑑現場解說,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大梁人張耳、陳餘相與為刎頸交。秦滅魏,聞二人魏之名士,重賞購求之。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裡吏嘗以過笞陳餘,陳餘欲起,張耳躡之,使受笞。吏去,張耳乃引陳餘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餘謝之。陳涉既入陳,張耳、陳餘詣門上謁。陳涉素聞其賢,大喜。陳中豪傑父老請立涉為楚王,涉以問張耳、陳餘。耳、餘對曰:“秦為無道,滅人社稷,暴虐百姓;將軍出萬死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則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懈也。”陳涉不聽,遂自立為王,號“張楚”。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255~256頁
農民起義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被貴族篡奪成果,一種是自己蛻化為貴族。陳勝是前一種,朱元璋是後一種。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一旦有了政權就有了一切,想再繼續保持“無產階級”的字號和品牌,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掌權以後,還要做無產階級,還要讓全社會都是無產階級,全部都是窮人。難之乎?難矣哉。
陳勝起義之後,得到天下的響應,原因忒簡單:“天下苦秦久矣。”中國人是最能忍受的民族;有些人只要賞口飯吃,哪怕騎在脖子上拉屎問題都不大。秦始皇國力太強,軍力更強,性格更更強,所以只懂得用大棒,繁刑苛法,濫使民力。而二世又不知調整為何物,致使全盤崩潰。陳勝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講“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還講“苟富貴,勿相忘”,說明這傢伙是個民間精英。這種人什麼時候都有,有發展空間,就是建設力量;沒有,就是不穩定因素。陳勝造反,全國響應,陳勝很意外,六國遺老遺少也很意外,當然意外之餘也很慚愧。但是,這幫傢伙政治經驗還是有的,張耳、陳餘之流,用“文化大革命”的語言講,就是迅速地“混進革命隊伍當中,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殘餘勢力。他們給陳勝的建議和朱升給朱元璋的一樣,都叫“緩稱王”,從常情判斷,這個策略對陳勝是有利的,找一個六國的後裔,做個傀儡,可能要比自己衝在前面好一點兒。
陳勝顯然缺乏統籌大局的能力,也沒有時間學習和培養這種能力,更要命的是,他缺少一種天生的素質,這一點劉邦比他厲害,就是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從諫如流。時勢造英雄,有時候時勢來得太快,造出來的英雄只是粗糙的毛坯,就像今天的超女一樣,人氣很旺,影響力也挺大,如果這時能接受專業的指導,背後悄悄補課,最後做到名至而實歸,也就成就大事了;倘若自以為天縱英才,誰都不看在眼裡,後果基本上是死得很難看。
由秦帝國的崩潰我想到了清帝國的崩潰。辛亥革命從形態上看,與陳勝起義頗有類似之處。都是一不小心,就用竹竿捅塌了巍峨的大廈,武昌首義也是急就章,即興表演,誰也想不到大清國就此呼啦啦大廈頹傾。第二個相似點是,一處火起,頓時燎原,體制外的造反力量和體制內的異己力量相互呼應,先以推翻舊王朝為共同目標,然後隨即從革命演變成權力鬥爭。第三個相似之處是,陳勝是反秦革命第一浪,最後死在沙灘上,雖然他沒有主動放棄主導權,但主導權還是被舊貴族奪走了;而武昌起義的下層士官,則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主導權,從桌子下拉出了舊官僚黎元洪。由此看來,帝王將相,還是有種的。最後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都發端於楚。唯楚有才,多是造反之才。
革命的革命割據的割據
張耳、陳餘至邯鄲,聞周章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還者多以讒毀得罪誅,乃說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為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使人報陳王。陳王大怒,欲盡族武信君等家而發兵擊趙。柱國房君諫曰:“秦未亡而誅武信君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賀之,使急引兵西擊秦。”陳王然之,從其計,徙系武信君等家宮中,封張耳子敖為成都君,使使者賀趙,令趣發兵西入關。張耳、陳餘說趙王曰:“王王趙,非楚意,特以計賀王。楚已滅秦,必加兵於趙。願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楚之敝,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使韓廣略燕,李良略常山,張黶略上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