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章,歡喜記,石頭與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舅爺回帝都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對於帝都閒磕牙的人而言,不過是多一樁談資罷了。
對於宋家,這無疑是天大的喜事。
即便宋侯爺在老友鄭大人面前口是心非的放兩句狠話,“愛回來不回來,老子又不缺兒子,一輩子別回來才好,省心!某才不稀罕!”
鄭大人慢吞吞的囁口小酒,道,“我真是求你了,你說句實話能死麼。”是啊,你不稀罕,你不稀罕還露出這種嘴巴能咧到後腦勺的蠢相,鄭大人也算開了眼界,他怎麼會跟這種口不對心的傢伙成為好友的?
宋侯爺鐵齒道,“這便是大實話!我主要是擔心我家老太太,這幾年在阿耀那裡,好幾回鬧著回來……哎,哪裡敢叫她知道這兩個孽障不在家的事,如今他們回來了,我也能把老太太接回來。”宋侯爺是由寡母帶大,極是孝順,當初長子一出事,宋侯爺怕老太太心裡承受不住,立刻將人連夜打包送到了在福閩做官的二弟那裡,一晃都快六年了。
鄭大人對於宋老太太回帝都倒是熱烈歡迎,道,“你家老太太回了帝都,我家老太太也有個走動的去處了。”鄭大人與宋侯爺是同屆舉子,兩家老太太都是熟的,因同是草根出身,還很有共同語言。
兩人絮絮叨叨的說著話,時不時乾一杯,不多時便都有了醉意,宋侯爺吩咐小廝,“去家裡把宋嘉讓叫來,就說我醉了,走不動了。”他還擺上譜兒了。
鄭大人露出慘不忍睹的模樣,心說,你腿又沒斷,就這樣瞎擺譜!宋侯爺悠哉悠哉的等著長子宋嘉讓過來接,待宋嘉讓到了,宋侯爺擺足了做老子的派頭,方在長子的服侍下與鄭大人告辭。
鄭大人心下鄙視,真個死燒包!
兒子回來了,宋侯爺覺著,自己縱使燒包,也是有燒包的資本滴。
死燒包宋侯爺先是請了御醫來給兩個兒子檢查了身體,再火速的給長子謀了差使。到了宋侯爺這個檔次,他給長子謀差便是走上層路線了。尤其兒子能找回來多虧了皇帝陛下,宋侯爺自然要進宮謝恩。他原就是昭文帝心腹之臣,後來天意弄人,長女宋嘉言入主中宮,宋侯爺便成了國丈。做了國丈後,宋侯爺已不再兼朝中職務,只是身上帶著承恩侯之爵,還有個正二品散秩大臣的官職。
長女生了一對龍鳳胎,嫡皇子已被立為皇太子,宋侯爺與今上的關係也不錯。
在昭文帝面前,宋侯爺便沒有那般燒包了,宋侯爺先謝過君恩,助他找回兒子。他嘆道,“兒女都是債啊。沒音迅時這心裡沒片刻安寧的,這回來了,又有操不完的心。”便說了想給長子謀差使之事。
昭文帝道,“嘉讓嘉諾年紀也大了,朕聽說嘉讓在西平關頗是勇武,不如給他在禁衛軍安排個差使。”宋嘉讓在西平關立下過戰功,先時已是百戶之身,只是當初在西平關用的化名,如今便不好大肆聲張。宋侯爺請太醫給兒子們檢查身體,宋嘉讓身上還有刀傷,也是真真的。這些,昭文帝都知道。
宋侯爺道,“嘉讓剛回來時,臣也是這般想,他素愛武事。只是,看他身上有些舊傷,太醫說多休養為好。再者,外戚之家也要避嫌,幸而在西平關的事知道的人不多,不然朝中大臣必要議論。他是長子,以後是要襲爵的,陛下賞他個拿俸銀的閒差已是他的福氣。就是嘉諾,他倒是愛念書,這幾年無事,正好拿起書本來考功名,日後在翰林,清貴也悠閒。”這倒不是宋侯爺口氣大,宋侯爺自己便是狀元出身,從不覺著功名難考。偏生長子沒念書的那根筋,次子在讀書上倒很有些天分,考功名應該問題不大。
其實昭文帝對於宋家兄弟去西平關的事情很有些陰謀論,尤其他一日日老去,宋皇后卻正當年輕,太子尚小,有些事,昭文帝不得不防哪。宋侯爺伴駕多年,對昭文帝的脾氣多有揣摩,故此,事事拿捏的恰到好處。反正他兒子去都去了西平關,如今只得努力打消昭文帝的懷疑,其他也無法可想。
聽宋侯爺這樣說,昭文帝笑,“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後,賞了宋嘉讓正三品的散秩大臣之位。宋嘉讓跟他爹的官銜是一樣的,只是品階不同罷了。
宋嘉讓是皇后娘娘嫡親的兄長,將來的承恩侯,不過是賞個閒職,縱使品級高一些,大臣們也沒啥意見。
給宋嘉讓三品散秩大臣的官職之事,昭文帝是同宋皇后商量過的,宋皇后道,“散秩大臣就很好。”
昭文帝道,“嘉讓頗是英勇,這般閒置,有些可惜了。”
“這世上,人處在什麼位置,就要擔什麼樣的責任。陛下以前還與我說過,你少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