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章,歡喜記,石頭與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長卿第一次近賞蜀中山水,王老夫子的書院就在他自己家,坐落在青城山腳的一處極精緻的園林。青城山上盛景頗多,傳說中的神仙修行之處,亦為權貴所喜,多有人家在山上修建消暑別院之類。故此,闢出寬闊的山路,竟可供馬車行駛。
趙長寧問夏武,“阿武,你們蜀中的山路都這樣好走啊。”
夏武笑,“這是山腳的路,你看這邊上的別院都是官員修的,夏天涼快,用來消暑。真正的道觀都在上頭,往上爬的話可都是山路了,也沒這許多別院,那上頭才是山呢。三清宮、財神觀、青雲觀、紫霞宮,還有別的小道觀,多了去,起碼有幾十處,都在山上面,若是賞玩青城山的風景,一個月都不夠。”
趙長寧問,“這麼多觀啊宮的,哪個最有名?我聽說青城山有許多習武的道觀。”
夏武笑,“那就太多了,最有名的自然是神仙宮和三清宮。若說武功最出名的,青雲觀、青城觀、青山觀、青羊觀、青峰觀、青明觀,這六大觀是最出眾的。”
趙長寧道,“看來,這掛青字頭的都是習武的道觀。”
夏武笑,“也不一樣,不過最有名的教授武功的道觀,就是這幾個了。”
趙長寧道,“阿白,咱們去見過王老夫子後,順道多往青雲山逛一逛。”
蘇白笑,“固所願也。”
王老夫子的住所坐落在一處山美水美之地,先看到一彎曲水,曲水畔是上千株茂竹的竹林,一條筆直寬闊的大道直通王老夫子的府邸——王府。這倆字擺在一起真的有太多誤會,不知道的還得以為是王爺的府邸呢。許多長衫學子就在竹林中或唸書或談詩,或徜徉或構思,反正就是一股逼人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以至於趙五叔幾個很有些不適應,心說,俄的乖乖,俺們邊城也不是沒有書院,只是也不似到這兒來這般渾身叫人各種彆扭。趙五叔已經心下決定,以後若再去什麼秀才住的地方,咱也弄兩件長衫穿一穿才好。
趙長卿問丈夫,“這都是先生的學生嗎?”
夏文搖搖頭,“都是等著見先生求一指點的學子。”
趙長卿平生第一遭見到這種事,好奇的問,“我看林子里人不少,這要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先生?再者,這許多人,誰先誰後呢?”
夏文道,“有號牌。”
趙長卿問,“當時你初次拜訪王老先生排了幾天?”
夏文道,“五天。”說著著平安上前叫門遞帖子,趙長卿覺著既然有號牌,每天見幾個,大約什麼時候輪得到,給書生們個準信兒。夏文卻說,“發了號牌大家也不能走,天天來,心誠。”
趙長卿頓時無語。
蘇白簡單的整理下儀容,心下深覺慶幸,不然他要見王老夫子,估計也要等上五天的,隨夏文風度翩翩的進了府。甫一進門,沒多久就遠遠的聽到一絲無比動聽的琴聲。隨著小廝穿曲廊、過月門、度花圃、越竹橋,琴聲越發清晰美妙,一行人七轉八折的到了一處敞亭。趙長卿原以為王老夫子應該是鬍子一大把滿臉皺紋,然後每根皺眉裡深藏著世間的奧秘,不想就是個衣著簡單的青衫男子,王老夫子並不算老,當然,絕對也不年輕。面容清正,鬢間幾縷銀絲,身量不高不矮,腰板筆直,略帶一絲瘦削,眼神清寧平和。
王老夫子身邊坐著個長裙高髻、身披錦帛的秀麗婦人,另外還有一人在彈琴,一人站在亭畔,那站在亭畔之人見到夏文時微微一笑。
當他們到敞亭時,琴聲依舊未停,如流水淙淙,秋高氣爽,令人頓生心曠神怡之感。琴聲多悲涼,趙長卿第一次聽這樣曠達絕倫之聲,遂不著痕跡的瞧了彈琴的男子一眼。
王老夫子笑,“世間再沒有久別重逢更令人欣喜的了。”
那秀麗女人望著夏文、趙長卿笑,“人間四喜,阿文已得一喜,可喜可賀。”
夏文忙給趙長卿介紹,夫妻兩個給王老夫子和夫人穆氏見禮,再奉上自家備的禮物。穆氏亦已備好見面禮,趙長卿道謝接了。接著夏文又介紹了趙長寧、蘇白和夏武夏玉,那位在聽琴的男子亦是夏文的朋友,姓馮,單名一個殷字。
王老夫子對夏文道,“因你師孃也在,便請你們直接過來了。”
穆氏笑,“他倒不是惦記你,是惦記西平關的事,已唸叨兩日了。”
說到西平關,連彈琴的男子都停了琴聲,穆氏招呼他過來,笑著引見,“這是我家裡的小弟弟,十五。”
趙長卿立刻便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琴技絕倫的蜀王家的十五公子了,說到今代蜀王也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