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蛟龍出海,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過抗議的。

倭人的目的自然是很明顯,現在由於美、英的保護是不能隨便動南華的。但是搞些小動作還是可以的,倭人向來就是欺軟怕硬。可惜他們遇見的是向念恩,因為這件事情向念恩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妥協的事情,向念恩已經卑鄙地決定要犧牲掉那艘船上的幾十個船員了。而之後的招人計劃向念恩打算租用美國和英國的船隻來進行,而且以後也不打算讓自己的船隻經過臺灣海峽了。想到這裡向念恩恨的牙齒癢癢,臺灣已經被割讓了。

對於向念恩的決定南華的領導層少有地出現了分歧。吳老和嚴書記都認為不去援助自己的同胞太不人道,會失去民心。但是向念恩有自己的想法。

從向念恩來到這個時代一直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政治家,但是向念恩卻在對倭國的問題上執意把它當作仇敵。這對於國家之間只有利益和交易的政治大環境來說是很不明智的。但是向念恩認為有些事情不能拿來做交易,那就是和有滅亡我中華民族企圖的敵人若非不得已不能有絲毫的妥協。

理由卻要從歷史上說起,特別是宋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其實宋朝的每一次求和都算不上太吃虧,比如用每年交納歲幣來保住北方國土的安寧。對於宋來說每年幾千萬錢的國家收入給北方遊牧民族百多萬換取北方政治經濟中心區域的安寧確實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卻不能用交易來算,這種事情叫做資敵。對於那些以滅亡中華為目的的野心者這麼做只能是此消彼長。就如同蔣光頭將東北讓與倭人一樣,原本倭人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來侵略中華,但是得到了東北的資源倭人的剛產量和相關地戰爭工業能力在1937年僅僅7年的時間翻了一倍。對於這種敵人中華民族要拿出的應該是李得勝先生那樣永不妥協的鬥爭精神。或者說我們需要有燕趙之風,有那種受欺辱則拔劍相向不死不休的英雄氣概。

想想當年蒙元滅宋,滿清入關中華之亡國固然是因為統治者軟弱無能。更重要的是那些老百姓沒有以死相搏的覺悟,他們所有人都低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的殘酷是怎麼樣的呢?先看看蒙古人的作為將俘虜百姓的親人挾持讓這些人作為他們的奴隸部隊去攻打漢人的城池。這種時候也許很多人都會同情那些可憐的奴隸兵,但是事實上是要想戰勝蒙古人這些奴隸兵不但要有自己不敵而死的覺悟,還要有犧牲自己親人的覺悟。這樣的覺悟有很多人不認同,但是我敢說如果從蒙古人入侵開始就這麼做就算強如蒙古鐵騎也會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無所作為。所以於民族的死敵不但要有犧牲自己的勇氣,還要有犧牲自己身邊所有人的勇氣。這麼一聽也許大家都不認同,不過可以想想原來那個世界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敵後根據地的人民就是犧牲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也不會把人民的子弟兵出賣給日本人。也就是因為這種為國家、為民族的大無畏犧牲才換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因為對於願意犧牲一切的敵人來說日本除了殺光他們沒有別的辦法獲得勝利,但是這卻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或者一直以來的優勢--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當然沒有人即使是現在大家也不願意去面對這樣不得已的犧牲,但是弱後的人想要不亡國滅種除了這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向念恩也把這樣偏激的想法告訴了老吳、和嚴書記。這樣的理由已經顛覆了傳承儒家文化兩千年的國人思想,很多時候大家會不知不覺地這麼做,但是卻沒有人願意把這種不得已的醜陋事實說出來。嚴書記選擇了沉默,老吳雖然難以認同但是作為一個尊重事實的科學家也無言以對他的不認同僅僅是自己善良人格的執灼。

向念恩的決定已經判了那些船員為國犧牲的死刑,因為他的決定就是將首批證據確鑿、罪大惡極的日本人處死。這是一種姿態一種你死我活的姿態,當然理站在南華這一邊,我們的船員沒有任何罪行而被處死的日本人卻個個都該死。

到後來也不得不佩服媒體輿論的威力,想想後世的美國如果發生這種放棄本國人質鬥爭到底的決定,那麼一定會招來鋪天蓋地的聲討。但是南華的輿論卻讓所有的國民同仇敵愾,那些長期受到洋人壓迫的華人對有一個強硬的政府而感到驕傲,當然這所有的人都不包括那些船員的家屬。向念恩雖然在處死日本人的決定上不會妥協,但是他還是要想辦法挽救那些被扣押的船員,向念恩動用了包括給孫川去電在內、發動了所有能發動的力量在美國、英國、法國、國內甚至倭國的傳媒大肆渲染倭人的霸道和無恥。向念恩並不想拋棄那些為國出力的人,他願意付出一切去拯救那些人,但是不包括向倭人妥協,哪怕是一點點的妥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