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章 奏對,我被迫在古代做縣令,閃電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昌憲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又和很多的大商人見了面,向他們詳細解釋了到海外開發的事情,並許諾他們可以在海外購買土地,建立自己的勢力等等。

這無形之中更加激起了大商人和大世家對海外土地的興趣。

大晉朝還是以農耕社會為主,人們有著安土重遷的傳統,但其根本原因是對土地的渴望。

當一個家庭在某一處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後,他們會將這裡開墾成良田,子孫依靠這些良田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大晉朝在經歷了上百年的穩定發展之後,已經迎來人口大爆炸,現在又趕上各種災害,土地承載能力突破極限,必然會導致各地流民四起。

缺衣少吃的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外地乞討、打劫,他們其中的幸運者會找到新的土地然後安頓下來開啟新的生活。

所以,農耕民族在安土重遷之外,也有著對新的肥沃土地渴望。

自漢朝以來,老百姓自發組織下南洋,和近代以來的走西口、闖關東都是同樣的道理,當內地的土地承載能力達到極限後,人們就想盡各種方法向外開拓。

既然老百姓不拒絕遠赴他鄉討生活,那麼,加以引導就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遷往海外了。

而這種有組織的行動,一定會形成無堅不摧的洪流覆蓋所到之處!

設想一下,在東南亞、大洋洲大多數地區還處於非常落後的原始時期,一個小部落可能只有幾百人,一個小國家可能只有幾千幾萬人,當他們面對來自北方的封建王朝培養出來的武裝力量時,根本就沒有反抗的能力。

緊接著,人們將先進的農耕文明帶入當地,很快這裡就會變得極為繁榮。

在先秦時期,中央王朝的統治者還是很希望自己的族人向外擴張的。

當時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在黃河中游,其他地區零星分佈著各個邦國,由於交通不便,相對於黃河中游的文明中心來講,這些地區如同中世紀時期那些孤懸海外的島嶼。

和後來的王朝不一樣,周武王及他的後代非常熱衷於分封列國,讓自己的宗室或者功臣在外面建立諸侯國。

這些諸侯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最終南到嶺南北到燕山連成一片,成為華夏的基本盤。

如果後世的王朝繼承了先秦時的擴張理念,一定會有很多王子皇孫被派往海外拓展領土去了。

但是,由於後來郡縣制的產生,地方諸侯國、藩鎮等實力派對皇帝的挑釁,也就決定了中原王朝越來越內地化,不願意向海外擴張了。

而李昌憲現在就要打破這種郡縣制的限制,讓大晉朝的老百姓向海外擴張。

但是要說服大晉朝的老百姓遷到海外,是何其困難。

只要有一絲希望,估計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遠赴海外討生活。

海外地處遙遠,誰也無法料到海上會有什麼事情發生,而且到了海外又怎麼開始生活,都是這些遷居海外的老百姓最頭疼的事情。

李昌憲別無他法,只能用礦山和土地吸引大晉朝的大商人和大世家到海外開發,只有他們有實力,也有能力遷移大量的老百姓到海外去。

李昌憲在京城私下裡會晤各地的大商人和大世家的事情,很快就傳到太子殿下的耳朵裡。

如果說李昌憲私下裡聯絡眾多大世家,是想在大晉朝造反,可是太子殿子等人也不會相信,畢竟李昌憲只是邀請這些大商人和大世家去海外投資,並沒有要在大晉朝內地動亂的意向。

但是李昌憲聯絡這麼多的大商人和大世家,難道僅僅是讓他們到海外投資嗎?

太子殿下覺得這件事不那麼簡單,所以直接召見了李昌憲,希望他能給自己解惑答疑。

“殿下,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大晉朝和太子殿子!”

聽了李昌憲這樣的話,讓太子殿子有點懵了,拐走這麼多的大商人和大世家,真的是為了大晉朝?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話,總的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吧。

“那李卿家你和我說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當初給殿子說起要解決大晉朝朝廷面臨的問題,國債和拍賣會只是小的變革,能暫時讓朝廷擺脫困境,但是想要大晉朝朝廷永久地擺脫所有的壓力,必須進行大的變革才行。”

“臣思索了好久,感覺讓朝廷永久地擺脫所有困境,實在是壓力太大,不但朝堂上的眾位大臣不會同意,就連大晉朝的大商人和大世家都不會同意。”

太子想了想,深有同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