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區域經濟學原理,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版社,1999:301…305、395…432;郝壽義,安虎森,等。區域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320…329、401…438。
222 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通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464…474。
223 陳佑啟。 試論城鄉交錯帶及其特徵與功能'J'。經濟地理,1996(3):27…31。
224 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398。
225 根據郝壽義、安虎森等(1999,2004)關於城鄉邊緣區發展過程的相關論述整理總結。參見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407-411;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413-417。
226 郝壽義、安虎森等(1999,2004)、安虎森等(2004)指出:城市邊緣區形成的動力機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城市本身發展促使城鄉邊緣區形成;二是農村發展的需要推動了城鄉邊緣區的形成與發展。參見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401-403;郝壽義,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408-410;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通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680…682。
227 覃成林,等。 區域經濟空間組織原理'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4…85;李小建,等。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0;李小建,等。經濟地理學'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
228 覃成林,等。 區域經濟空間組織原理'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6…87;李小建,等。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李小建,等。經濟地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1。
229 吳傳清,孫智君,許軍。 點軸系統理論及其拓展與應用:一個文獻述評'J'。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2):30…36。
230 陸大道。 中國工業佈局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234。
231 陸大道(1986)最早將〃軸〃界定為〃線狀基礎設施軸線〃,將〃重點開發軸〃界定為〃重要的交通幹線(港、站在內),有時還加上動力供應線、水源供應線等所經過的、附近有較好的位置、資源、經濟基礎等條件,因而有較好的開發潛力和遠景的地帶〃(陸大道。 二000年我國工業生產力佈局總圖的科學基礎'J'。地理科學,1986(2):110…118)。陸大道。1995年將〃軸〃進一步界定為:〃軸〃是指在一定的方向上聯結若干不同級別的中心城鎮而形成的相對密集的人口和產業帶,由於軸線及其附近地區已經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並且還有較大的潛力,又可稱作〃開發軸線〃或〃發展軸線〃,〃軸線不是單純幾個中心城鎮之間的聯絡線,而是一個社會經濟密集帶〃(陸大道。 區域發展及其空間結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37)。陸大道在2001、2002、2003年對〃軸〃作了更為簡煉的詮釋, 認為〃軸〃指交通、通訊幹線和能源、水源通道連線起來的〃基礎設施束〃,〃軸〃對附近區域有很強的經濟吸引力和凝聚力,軸線上集中的社會經濟活動透過產品、資訊、技術、人員、金融等方式對附近區域有擴散作用,在〃基礎設施束〃上往往會形成產業聚集帶(陸大道。論區域的最佳結構與最佳發展…提出〃點…軸系統〃和〃T〃型結構以來的再回顧'J'。地理學報,2001,56(2):127…134;。陸大道。 關於〃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的形成機理分析'J'。地理科學,2002,22(1):1…6;劉衛東、陸大道,等。 中國西部開發重點區域規劃前期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5)
232 陸大道。區域發展及其空間結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39。
233 陸大道。 中國工業佈局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220…2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