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2部分,長安風流,生在秋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的——應該屬於高陽公主的完美婚姻。現在看來,高陽公主嫁給秦慕白,可比當初嫁給房遺愛強了不知多少倍。
現在,秦叔寶的份量可不見得比房玄齡低多少了;可是秦慕白,卻比千個房遺愛要強,這就是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從中,也直接可以看出皇帝的苦心,他在給自己找回面子,秦家發達了,高陽公主的改嫁也就不那麼扎眼。
唯一會感覺十分寒磣的,應該就是房玄齡。高陽公主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毀了這棕皇婚,若是日後高陽公主嫁個不如房遺愛了,房玄齡心裡還好受一點;可是如此……看來高陽公主的確是要攀高枝才“跳槽”的啊!現在,房玄齡可能比直接被人打臉了還要痛苦和鬱悶。
也不知道皇帝最終會用什麼法子,來安慰跟隨他多年的房玄齡這個功勳老臣。關於他,秦慕白也想到了不少。畢竟,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現在是皇帝最為得力與心腹的左膀右臂。可現如今,這兩位朝堂大佬都與秦慕白有著或大或小的仇隙。隨著他與高陽公主的婚期逼近,這份仇隙與矛盾也就越發顯得突出。如今奪嫡爭儲又是越演越烈,房玄齡其實是個厚道忠直之人,受長孫皇后託孤之重,一直都在竭力輔佐太子承乾。
李世民一直遲遲沒有廢除李承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以房玄齡為首的一批朝堂大臣,在堅持傳統的嫡庶思想觀念,反對廢立。所以說,房玄齡是堅定的太子黨。而魏王的身後,則是集結了相當大的一批年輕仕人,以及皇帝的主觀喜愛;而長孫無忌,則因為長孫皇后的臨終一句“外戚不可權重”,而近年來一直比較低調,在長孫皇帝新逝的那幾年裡,他甚至閉門不出專修法典。只是近期來又重歸了朝廷擔任了實職。
但一直以來,就沒有人敢忽略了他這個皇帝內兄的影響力與實力。他就像一隻真正鷙伏的飢狼,不顯山不露水,從不在廢立之事上表態,不親近太子也不親近魏王,卻在暗中向年幼的嫡皇子李治靠攏。
就如同歷史上一樣,在太子與魏王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長孫無忌力挺李治,從而出現了歷史上的唐高宗。
秦慕白遠在襄陽,但心卻依舊在長安。處江湖之遠,反而有了一種旁觀者清的感覺。十多天來,他每天飲宴的時候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假如現在真如歷史上的一樣,最終李治在長孫無忌這支奇兵的幫助之下問鼎皇位,他秦慕白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長孫無忌貪權,歷史公認,也是如今朝堂的共識。他之所以放棄李承乾與李泰這兩個對他來說同樣的親外甥,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這兩個小子對他長孫無忌來說,太難駕馭。
是的,對於權臣來說,一個不易駕馭的君王,顯然是致命的。
李承乾荒誕不羈,現在李世民在世他尚且有所顧忌,李世民一但歸天,他還會買誰的帳?長孫無忌?別開玩笑了!他除了過年的時候給他這個舅舅行個禮拜個年,平常就當他不認識了。
李泰就更不用說了。長安人人皆知李泰只愛年輕才俊,喜歡那些乖乖躲在他羽翼下求生討喜的“弱勢群體”,這就證明他李泰很強勢。他從來不巴結不討好他那個舅舅,兩人一直很不對味。他若最終登基,長孫無忌能擺到哪個地方?
這算來比去,長孫無忌只能選擇年幼、勢薄又在性格上有些軟弱的李治了。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現在李治只是一個養在深宮的小小皇子,無半點勢力與威望。若是在他長孫無忌的獨自力挺這下登基,那他可就是唯一的權臣!說一不二的權臣!
長孫無忌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響。一但他成功,那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現在跟著李世民,還要滋潤!
秦慕白,當然不願意他的如意算盤當真落成。豈不說他秦某人此前與長孫無忌之子之間的矛盾,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長孫無忌選擇李治,擺明了就是要選擇一個“守成之君”,能夠繼續和保持貞觀盛世的餘威,他長孫無忌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但秦慕白想要的,卻是一名“開拓之君”!
來自於21世紀的他,根本不滿足於大唐的現狀!
大唐完全可以更好,憑什麼就把貞觀盛世當作了終點?當作可以躺著睡覺的功勞薄?
這是二人之間最大的分野!也可以說是,政見的完全分岐,甚至可說是對立!
倘若李治在長孫無忌的輔佐之下成功上位,還要他秦慕白何用?既然不需要開疆拓土了,守成保疆哪個將軍都行。
不用猜,至從蘭州一事後,現在在長孫無忌的心目中,也把秦慕白當作了最大的潛在敵人。當時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