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厚黑學,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輕信小民之言,此老頭兒未必是個大賢,明日臣帶他見您好了!”姬昌告誡他們說:“求賢聘傑,理當隆重,今日來意不誠,故其遠避。我們要學古人求賢,待回去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

過了幾天,姬昌穿著嶄新衣服,帶著大隊人馬,旌旗鮮明,抬著聘禮,前來迎接姜太公。在離蟠溪很遠的地方,他就下了車,步行進入山林。來到溪水邊,遠遠望見溪邊的大石頭上,坐著一位老人,正在垂釣。姬昌就來到他的身邊,親熱地和他攀談起來,不多久,就發現這位老人很有才學,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大賢。於是他恭恭敬敬地對呂尚說:“像您這樣的人,真是天下的奇才啊!我的老太公生前對我說過,將來一定會有了不起的人來幫助我治理國家,那時,我們周國就會興旺起來。我家太公嚮往您已經很久了。今天,我特帶薄酒前來聘請,望先生不棄,輔佐周國。”

姜太公說:“我已經老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恐怕要辜負您的期望,讓您白跑了幾趟!”

姬昌說:“先生有大德,何必隱心中之奇謀,忍心百姓慘遭塗炭,而艱苦地在此垂釣?”說著,便命令隨從把聘禮擺開。

姜太公早就知道西伯侯姬昌待人誠懇,頗具開創大業的君子氣質,就答應了他的請求,當了周國的臣子。傳說,這時姜尚已是70歲了。

姬昌得了姜太公,真如猛虎添翼。後來,他和虞、芮兩國建立同盟,國勢更加強大。這時,姬昌聲稱自己接受了“王命”,周圍四十多個諸侯國都前來祝賀,尊他為周文王。從此,西伯侯改稱為周文王,以取代商。

周文王“受命”第二年,姜太公帶兵攻打西方的大戎族,大獲全勝。接著,他又向文王建議攻打西北方的密須國。

周文王的三兒子鮮反對說:“密須的國君精明能幹,先打他不好吧!”

姜太公說:“要樹威,就須先打強的、不服從的國家。”

周文王很贊成姜太公的主張,就發兵攻打密須國,佔領了密須國的全部領土。

姜太公連續兩戰皆捷,乘勝攻打離商都很近的黎國,黎國立即投降。過了一年,周國又派兵把黎國南邊的邗國佔領了,那是商紂王經常打獵的地方。這樣,周的勢力就深入到了商王朝的中心地區。

到了周文王晚年,姜太公帶兵又佔領了崇國。周將國都遷到原來崇國國都所在地,奠定了推翻商王朝的基礎。

周文王病死以後,二子發即位,是為周武王。周武王在“相父”呂尚的幫助下,推翻了商王朝,暴君紂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周王朝。姜太公因在建立周朝的過程中屢建奇功,被封在齊地,成為齊國的始祖。

退一步,路更寬

清朝康熙年間的某一天,一騎快馬跑進宰相府。並不是天下出了什麼大事,宰相張英收到一封來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來,他們家與鄰居葉家發生了地界糾紛。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

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惟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

他家宰相肚裡能撐船,咱們也不能太落後。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葉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葉家的一半,這條几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

人情厚養處世法

人性中最大的弱點是有感情。然而,人們卻又都常說“千金易得,真情無價”,可見,情義對於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新處世觀告訴我們,人情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厚養人情、厚施仁義是我們處世中應遵循的重要法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