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堂堂中國豈無人?!,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維亮,你不必再勸了!”
“為父主意已定,此生一定要重歸我大明治下!”
“這巴達維亞再好,也非是我漢家治下,置業可以,但不能安家。”
“為父讀了一輩子聖賢書,不願死了之後,還要葬在蠻夷的土地上!”
“呂宋雖不是故鄉,可那也是漢家治下啊!”
李老先生抬頭望著北方,清瘦的臉上滿是對故土的思念。
“老夫要讓我孫子,以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一個漢人,穿儒衫,梳髮髻,讀聖賢文章,遵循古禮,二十加冠……”
李維亮看著自己父親那雙原本渾濁,現在卻冒著精光的眼睛,下意識的點頭,從小接受的忠孝教育,使得他不敢忤逆自己的父親。
“兒子這就為您安排!”
“您老先去呂宋為全家打前站,兒子這邊的產業要往呂宋轉移,總得一段時間的。”
“還有就是,等全家搬到呂宋之後,巴達維亞這邊的產業也不能放棄,我準備讓二弟來接手巴達維亞的那些礦山和莊園,我陪父親一起去呂宋!”
李家老爺微微頷首說道。
“到時候,為父就在呂宋開一間書院,招上三五十個學員,給孩子們啟蒙,教授些四書五經的聖人文章,含飴弄孫,也就能含笑九泉了!”
李維亮恭敬告退,開始著手為自己全家搬遷做準備。
李家是個大家族,從上到下幾十口人,丫鬟僕役二三百,家中金銀財產古董名珍無數,搬遷起來自然不是簡單的事情。
哪怕是老爺子帶著孫子先走,那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也不簡單!
光是老爺子自己的行禮,就有好幾箱子的名貴書稿孤篇,還有好幾箱子的春夏各季的衣服,還有喜愛的文房四寶數十套,花瓶,書桌,筆洗,書架等東西也是不少。
除此之外,還有身邊伺候的丫鬟小廝就有將近二十人。
……
巴達維亞的港口依舊繁忙,每日裡數不清的大小船隻進出,吞吐著海量的貨物。
人流依舊擁擠!
力工們發出一聲聲吆喝,從船上大量的裝卸著貨物。
除去貨船之外,還有為數不少拉人的客船。
很多華人扶老攜幼的登船,支付了船票,向著被大明收復的呂宋島而去。
在這些華人百姓眼中,雖然大員島被國姓爺收復了,但大員島距離大陸太近。
不知何時建奴就會打到大員島去!
雖然他們想要重歸漢家治下,但也不願意拿自己全家冒險。
是故呂宋便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當然,在大量的華人人口湧入呂宋的同時,也有不少人選擇前往大員島定居。
一方面是因為鄭氏幾十年縱橫大海積攢下來的威望,一方面是在這些華人眼中,和呂宋比起來,大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家故土。
一個大袖飄飄,身穿儒衫,頭頂戴著儒冠,氣質儒雅的中年人站在船頭,眺望著遠方,開口吟誦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一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抒發了辛棄疾的壯志難酬。
但被這個中年人吟誦出來,卻是充滿了北伐中原,萬難不懼的豪情與壯志!
他要去呂宋,投入光復軍治下,哪怕為軍中一小吏,也要去完成北伐大業!
中年人身後,一個青衫少年一臉無奈的抱著自己父親的腰,生怕不會水的父親一個不小心失足落水。
旁邊一條船上,有人聽聞中年人吟誦的詩詞,卻是忍不住大聲叫好。
“好!”
“好一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我中原大地如此多的豪傑之輩,如何能叫滿韃子竊據了中州神器?!”
那是一個身材矮小粗壯的漢子,臉上滿是海上討生活的水手常見的風霜之色。
一旁另一條船上,一個身穿絲綢錦衣的老者,也是站到船頭,開口吟誦道。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