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八章 梁阿生!,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齊的口號聲響徹,朱宏煜滿意的點頭。

雖然訓練時間尚短,但這些士兵們已經學會了走正步,口號喊的也很有氣勢,有了那麼幾分軍人的風采!

看完新兵走正步,朱宏煜便去視察老兵的訓練了。

和新兵簡單的走正步訓練比起來,老兵的訓練要複雜的多,科目也更多。

包括武裝越野,體能訓練,陣型轉變,步炮協同等多種訓練專案。

看著光復軍的老兵尋在訓練中展現出來的戰鬥力,朱宏煜滿意的點頭,開口誇讚了負責軍隊訓練的光復軍軍官們。

光復軍的這些將領裡,確實沒有那種太過驚豔的名將之資軍事天才。

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中規中矩的那種。

但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好處。

那就是聽話,讓幹什麼幹什麼!

現在朱宏煜對光復軍這些將領們就挺滿意的,雖然其中沒有像是李定國那種的軍事天才。

但他們聽話啊,戰場上能按照計劃行動,在平常的訓練中能夠不打折扣的讓軍隊完成訓練。

這便已經足夠了!

朱宏煜緊接著又去視察了光復軍的營房,伙食,軍械等方面的情況。

營房方面是新建好的木屋,床鋪,被褥,枕頭等,基本上都是全新的。

伙食方面也吃的不錯,白米飯管飽,還有一定的水果,以及雞鴨魚等肉食供應。

呂宋這地方,氣候炎熱物產豐饒,種地一年三熟,缺什麼也不會缺糧食。

水果也是如此,各種熱帶水果,山裡多的是!

光復軍的食譜中,肉食以魚類偏多,原因則是因為光復軍的營地靠海,距離海岸線不遠。

靠海的地方,缺什麼也不會缺了魚吃!

總而言之,光復軍的伙食還是不錯的。

新兵們身體瘦弱,那是因為他們入營時間尚短,身體缺少的營養短時間內沒能給補起來。

而那些訓練了一段時間的老兵們,卻是因為吃得好,再加上高強度的訓練。

一個個渾身上下都長滿了疙瘩肉,看起來就很健壯。

結束了對軍隊的視察,朱宏煜返回了營地,開始琢磨起了成立軍政府的相關細節。

……

梁阿生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前前後後生了七八個,就立住了他一個。

更顯得他是一個寶貝疙瘩,從小便是被家裡人寵著長大的。

即使是梁家的家境不算富裕,父親靠給人賣苦力賺錢,母親種地織布維生,從小到大他的吃穿也從來沒有短缺過。

時不時的還能吃到些肉食!

甚至,等梁阿生六七歲懂事了之後,他爹還專門花錢,讓梁阿生去跟著東家請的賬房先生學習識字算數。

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做一個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的睜眼瞎。

若非馬尼拉的紅毛不讓華人在馬尼拉建私塾學堂,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

梁阿生他爹怕是也免不了,要把自己兒子送去學堂掉書袋的。

梁阿生也算爭氣,沒辜負了爹孃的期望,腦子靈活,聰明好學,短時間內便掌握了基本的讀寫能力。

只是,讓梁阿生他爹沒想到的是,東家請的那賬房先生非但會讀寫算數,還是個擅長機械雜學的。

在賬房先生的影響下,梁阿生逐漸踏上了一條自己爹孃眼裡的不歸路。

瘋狂的迷戀上了機械百工之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去吃飯解手,就鑽在自己的屋子裡,研究著他那些破玩意。

打也打過,罵也罵過,梁阿生卻是絲毫不改。

他的爹孃心中卻是後悔極了,覺得不該送自己兒子去和那賬房先生學識字算數。

這下可好,好好的一個兒子,變成了“大家閨秀”!

現在自己老兩口活著還好說,能養活他,可若是等自己老兩口老死了,留下他一個可怎麼活啊!

這一日,梁阿生他爹拖著一身的疲累,回到了自己的小家。

老妻已經做好了晚飯,桌面上擺著一大兩小三個盤子,那一個大盤子裡盛放是玉米麵的餅子。

兩個小盤子分別盛放著翠綠色的海帶絲,以及小指肚大小的油炸小魚兒。

和當初在紅毛治下過的生活比起來,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人勤勞肯幹,能吃苦,在呂宋這種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