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九章 政治手腕,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
王汝賢沉吟了一陣,然後開口說道。
“回稟殿下,應該可以!”
“目前來看,此次科舉的報名參考人員,大概有五萬人上下。”
“各州府的考試可以篩一批下去,最終能抵達南京城,參加大考的,應該不會超過萬人。”
“而大校場卻是足以容納數萬軍將集合會操,容納不到萬人的參考人員,肯定不成問題。”
交代完這些,王汝賢像是又想起來了什麼,開口詢問道。
“殿下,此次科舉,給地方的考生名額如何分配?”
朱宏煜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
不是朱宏煜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大明科舉分南北榜,哪怕是到了後世高考,每個地區的錄取分數線還不一樣呢。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因為教育資源,地方繁華程度,經濟發展程度等諸多因素,完全公平才是他孃的扯澹。
所以,如今大明科舉,該給地方多少名額,朱宏煜也得酌情思量才行。
沉吟一陣,朱宏煜眼神中亮光一閃,像是有了好主意,開口提議道。
“按照地方給朝廷上交稅收的比例來釐定給地方的考生名額吧!”
“稅交的越多,名額越多,稅交的越少,名額越少!”
“若地方有拖欠稅款之行為,名額也要進行一定限度的削減!”
朱宏煜的想法很簡單,他要讓地方為了科舉名額的事情捲起來。
看看誰他孃的還敢欠朝廷的稅!
你敢欠稅,我就敢砍你的科舉名額。
其實,朱宏煜這麼做,是有底層邏輯能夠說得通的。
大明科舉是為了募官,募官就需要給官員開薪俸。
薪俸從哪裡來?
當然是稅收了!
如此一來,事情不就很明瞭了嗎?
那個地方上交的稅賦多,能養得起的官員多,就多給一些當官的名額。
那個地方上交的稅賦少,能養得起的官員少,甚至還得別的地方的稅賦進行補貼。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欠稅是吧?
削減科舉名額就是了!
崇禎當年要是和朱宏煜一樣玩這麼一手,他還真不至於窮死。
至於說這樣做,會不會導致地方發展不均衡,少數地方出身的官員壟斷朝堂。
然後再以大量的資源反哺自己的家鄉,使得自己的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快,上交的稅賦越來越多,能夠獲得的科舉名額越來越多……
最後形成滾雪球效應!
以至於某個地方的官員,徹底把持朝政。
一個另類的東林黨就此誕生!
比如江南,比如江南,再比如江南……
對此,朱宏煜並不在意。
那話怎麼說的來著,集中力量辦大事,先富帶動後富嘛。
這個世界,本就沒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現在的大明在經歷了明清相交的戰亂之後,地方是相當殘破。
人口損失嚴重,土地拋荒,城市變成了廢墟……
哪怕是一向富庶的東南,也是被傷了元氣的。
如此情況下的大明,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推動整體的工業化發展。
朱宏煜想要發展工商業,只能是採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來做。
重點發展幾座大城市,如南京,廣州等,或是更省的省府城市,用工商來驅動這些大城市進行工業化轉型。
其餘地區,則是要按照以往的傳統封建王朝的治理之法,平息人地矛盾,讓地方安定下來。
至於說怎麼平息人地矛盾,分地是最簡單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沒有之一。
但朱宏煜不會這樣做。
他會先著手釐清地方,請丈田畝,釐清楚地方的土地歸屬產權問題。
等做完這些之後,地方上那些無地少地的農民,就將是最好的工業人口。
等這些無地少地的農民變成了工業人口,地方的地主士紳為了能留下佃戶給自己重地,肯定會降低田租。
如此一來,地方的社會矛盾定然緩解!
至於說會不會因為一下子湧入城市的無地少地太多,而導致工業發展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