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略定力,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宏煜擺擺手說道。

“無妨,現在丟了,將來再打回去就是!”

“對我大明來說,目前最要緊的事情,是要先穩固好撫遠城和馬六甲這兩處要害之地,將南洋徹底納入我大明治下。”

“等這兩地穩固,我們才能從南洋抽身,調兵反攻大陸!”

“否則,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廈門,澳門,雷州等地的丟失已經是事實了,即使我們現在回師,也改變不了什麼。”

“同樣,由於香港和金門的地理因素,清廷也同樣不可能繼續擴大戰果。”

“也就是說,現在大陸的戰局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我們現在最該做的,是趁著這個戰略相持的空窗期,將南洋徹底吞下,擴大我大明的實力。”

“而非是南洋打到一半,就因為大陸戰場丟城失地,而選擇回師大陸。”

“要是南洋未能徹底平定,因為我等的急切回師,而再次生亂,這一戰和竹籃打水一場空有何分別?!”

“穩住,不要慌,要有一定的戰略定力,一但定下戰略,就不要左右搖擺!”

“當下對我大明來說,最要緊的事情,不是大陸上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南洋的戰局!”

鄭成功聞言,點頭說道。

“老臣明白了!”

他心中了一絲苦澀,自己活了一大把年紀了,反而不如年紀輕輕的監國殿下有定力,當真是慚愧啊。

朱宏煜這才滿意的頷首。

明末的歷史已經證明過一次,戰略搖擺要不得。

崇禎年間大明的剿寇抗虜戰局之所以敗壞,那就是因為大明一直在戰略搖擺。

歷史上在崇禎十五年,松錦大戰戰敗之前,明軍對上關內的流寇,在戰力上還是佔優的。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都是一直在被明軍輦著打,佔不到多大的便宜。

尤其是在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術,擔任五省總督,督師中原剿賊戰事的那段時間裡。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都被打的十分狼狽!

可是,每到流寇快被明軍徹底剿滅之時,建奴就入關了。

一點戰略定力沒有的崇禎,就開始瞎指揮,被建奴牽著鼻子走,將正在圍剿流寇的明軍抽調入京勤王。

使得流寇得以逃脫明軍圍剿,且一步步發展壯大!

直到流寇徹底做大不可治,他自己也是往老歪脖子樹上一掛,嘎嘣一聲君王死社稷了。

所以,戰略搖擺真的要不得!

但凡崇禎能有點戰略定力,管建奴入關不入關,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他就盯著流寇往死裡揍。

流寇估計就被明軍一口氣給剿滅了!

到時候明軍集中精力營造九邊防線,建奴也不一定能夠入關。

至於說放縱建奴入關,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只要京城不丟,其他問題都不大。

就大明的體量來說,建奴肆虐京畿北直,殺入山東,最多也就算是皮外傷。

甚至心理陰暗點想,建奴入關多屠幾座城,多擄掠些人口,還能幫大明緩解緩解人口壓力導致的流民問題呢!

再加上當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河南,陝西已經鬧了十來年的流寇,人口損失大半。

原本尖銳的人地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只要當時朝廷能剿滅了流寇,讓流寇不再裹挾百姓,肆虐地方,給大明大批次的製造饑民。

那妥妥的就是崇禎中興!

歸根結底,明末朝廷的戰局敗壞,就是因為崇禎沒有戰略定力。

前車之鑑啊!

崇禎才翻車把自己掛歪脖子樹上沒多久,朱宏煜可不想和他學。

管他孃的大陸戰局究竟怎麼樣了,老子現在的目標就是想平定南洋。

等南洋平定,再集中兵力說大陸的戰事!

再次之前,不管大陸戰局再怎麼敗壞,就算是香港和金門這兩座島丟了,正在接受光復軍改編的舟山義軍被剿滅了,甚至李定國被吳三桂圍殲在勐臘了。

朱宏煜都不會回師!

……

大明在入主撫遠城之後,順利接手了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造船廠。

這座造船廠的規模甚至比呂宋的華興造船廠還要大,其中擁有荷蘭人,華人造船工匠兩三千人。

船塢近十座!

船廠內還囤積著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