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張煌言!,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年人姓張,名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將、詩人、民族英雄。
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
順治二年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
後奉魯王朱以海,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李長祥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直到偽清康熙三年,隨著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於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
是年被俘,後於杭州遇害!
原本,張煌言已經對反清之事絕望,率義軍殘部避居海外,甚至已經有了要解散義軍的念頭。
但是,隨著朱宏煜在廣州接連打出坦洲鎮,以及遂溪河兩次大捷!
前後殲滅清廷漢軍八旗近兩萬人!
天下震動!
進而使得朱宏煜這個大明監國的名聲傳遍四海!
讓天下有心抗清的人士,都記住了大明現在還有這麼一位能戰敢戰的監國,還有這麼一隻能戰敢戰的軍隊!
張煌言聽聞此訊息,原本絕望的心重新充滿了希望,大明還是有救的!
他帶了一隊親衛,親自前來呂宋,只為見一見這位英明神武的監國殿下。
就在張煌言看著光復軍的戰績而面露激動之色,陷入沉思之時。
鄰桌兩位士子打扮的年輕的對話,吸引了張煌言的注意力。
一個身形微胖計程車子開口說道。
“李兄聽說了嗎?監國殿下要召集天下的名士大儒,改造舊的理學,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創造新儒學了!”
另一個身材瘦高計程車子點頭說道。
“如此大事,如何能沒聽說過!”
“再說了,這事情不是已經登報了嗎?監國殿下公開召集天下大儒名士,一起參與到新儒學的編撰過程中去!”
“估計此事是沒跑了!”
微胖士子拍著桌子說道。
“改一改好啊!”
“監國殿下在報紙上登的那句話說的沒錯,自兩宋理學興起以來,蒙元一次,清虜一次,我漢家已經兩亡天下了!”
“這理學不改,還留著做什麼?”
“程朱二聖的學問再好,守不住江山也沒用!”
張煌言聽著兩名書生士子的交談,下意識的想要斥責他們大逆不道。
如何敢緋議程朱二聖的學問?
但是細細一想,發現這事情還真就是無法反駁!
因為理學兩亡天下,是事實啊!
無法辯駁的事實!
張煌言恍惚間覺得,理學,或許真的該改了!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寬鬆的社會環境,輿論氛圍,明末的社會風氣其實是較為開放的。
不像是滿清!
由於文字獄,以及修四庫全書對天下讀書人的迫害。
使得理學思想徹底腐朽,讀書人被徹底洗腦成了清廷的奴才,思想僵化,沒有一星半點的創新思維。
使得中國徹底落後於西方!
但在明末,理學雖然佔據著學術正統的地位,但也不是沒有離經叛道的敢於向理學開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贄這個傢伙!
極度的離經叛道,好多次都是在公開場合,向理學開炮。
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雖然最後這傢伙挺慘的,被誣下獄,自刎而死。
但在其最輝煌光彩的幾年,卻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在麻城講學時,狂熱而從者數千人,中間甚至不乏婦女。
不管怎麼說,大明朝廷也從來沒有在學術上針對過他,要治他的罪。
他被誣陷下獄,也是因為別的事情!
要是在滿清,就憑李贄幹出來的那些離經叛道的事情,怕是九族都要到法場上去走一遭!
明末寬鬆的學術氛圍,還湧現出了顧炎武,黃宗羲,朱舜水等一大票的儒學大家。
他們對理學可都並不感冒!
所以,朱宏煜現在想要改革理學,創造新儒學,阻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張煌言在明末這樣寬鬆的學術氛圍中長大,對頑固守舊的理學,肯定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現在聽聞朱宏煜要改理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