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二章 遷界禁海,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安開口說道。

“那大都督對銀幣和銅錢的規格,都有什麼要求呢?”

朱宏煜摸著下巴,開口說道。

“鑄幣用料要足,外觀要足夠精美,要有一定的鑄造難度,絕不能被輕易彷製出來!”

“錢幣是軍政府的顏面,也是大明的顏面,萬不能打馬虎眼!”

鑄幣肯定要賺錢的,不管是銅錢還是銀幣,都不可能全用銀或是銅來鑄造,摻雜些別的金屬那是肯定的。

這些金屬所佔的比重,就是鑄幣的利潤所在!

只是,朱宏煜雖然缺錢,但他也不想做出那種竭澤而漁的事情來。

透過鑄爛錢圈錢,一時間確實是有的賺,可那樣一來,容易把大明錢幣的信譽給整沒了啊!

信譽沒了,再想要樹立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安躬身說道。

“大都督放心,研究所保證儘快拿出一個結果來!”

朱宏煜點頭表示放心,然後,他便帶隊離開了研究所。

……

在返回軍政府衙署的路上,朱宏煜騎在馬背上,思索著事情。

其實關於錢幣的事情,朱宏煜不光是動了鑄幣的心思,還有了要印製紙幣的打算。

但是吧,由於大明寶鈔那等同於擦屁股紙的,稀爛的名聲。

朱宏煜也只能是悄咪咪偷換概念,搞些小動作。

比如朱宏煜著手籌建了一家銀行。

對比起真正的銀行來,少了很多的業務,只有金銀貴金屬匯兌,收款,放貸,投資等寥寥幾項業務。

朱宏煜在給軍政府內部的官員,士兵們發餉分俸祿時,用的都是紙幣。

但是,朱宏煜沒學自己的老祖宗耍流氓,不讓人家使用貴金屬,必須用他發下來的廢紙。

並且,朱宏煜也沒直接說那是紙幣,而只是說那是代金券!

代金券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替代金銀使用的意思。

當然,如果想要金銀,也隨時可以拿著代金券去銀行兌換金銀。

如果有人嫌兌換金銀麻煩,代金券可以直接就能當錢用。

因為在銀行,拿代金券兌換金銀時,不看人,只看券,誰拿著券就換給誰!

不一定必須得官員,商人,百姓,工匠,農民,誰也能去換!

當然,銀行也提供金銀兌換代金券的業務!

透過這樣的手段,朱宏煜賦予了代金券價值,讓他不再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

除此之外,朱宏煜還有別的手段,軍政府專門設定了面向全社會的供銷社,裡面的貨物品種齊全,物美價廉。

但供銷社收代金券,不收金銀。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代金券可以用於交稅!

朱宏煜為了塑造紙幣的信譽,相當的煞費苦心。

等什麼時候代金券深入人心了,大明朝的信譽重新立起來,朱宏煜也就差不多能搞紙幣了。

道路很長,路上滿是艱難險阻,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相當美妙的!

……

於此同時,由於廈門海戰的戰敗,清軍水師幾乎被全殲,一時間鄭氏在海上不可一世。

為了遏制鄭氏從沿海獲取人口物資,藉此發展。

清廷下達了遷界禁海的政令!

時人記載,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

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鬥米,挾束稿,望門依棲。

起江浙,抵閩粵,數千裡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盡流移。

翻成白話,就是限期三天遷移,距離遠的人根本來不及知道訊息,距離近的人就算知道了訊息,也不相信。

過了兩天,軍隊騎兵就到,於是富人全部拋棄自己財富,貧窮的人拿著鍋子帶著妻子兒女,全部內遷,從江浙到廣東福建,沿海數千裡肥沃的土壤全部變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現代的人從籌劃搬家到實施,具體運作準備,也絕對不是三天裡就能完成。

然而當時中國的沿海居民,就是在這樣沒有任何預兆準備的情況下,在清廷統治者的淫威逼迫下,遷離故土,悽慘悲苦的情狀不問可知。

當時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

遷的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