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修兩浙鹺志》·二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圻撰。圻有《東吳水利考》,已著錄。是書《圖說》二卷,《詔令》一卷,《鹽政》十三卷,《職官表》一卷,《列傳》一卷,《奏議》三卷,《藝文》三卷。前有自序,謂武陵楊鶴巡按浙江,以《鹽規類略》、《酉戌沿革》、《行鹽事宜》三書並舊志授圻增訂。遂採其要約,綴入各款,令引票之損益,價值之低昂,課額之盈縮,徵解之緩急,商灶之疾苦,犁然具載。於浙中鹺務,紀錄頗詳。然多一時補苴之法,不盡經久之制也。

△《漕運通志》·十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楊宏撰。宏字希仁,海州大河衛人。嘉靖中,以指揮使署都督同知,總運江北。舊有《漕運志》,宏病其未備,乃捃摭群書,手自記錄。延甌寧謝純考古今沿革,作《表》六卷,首《漕渠》,次《漕職》,次《漕卒》,次《漕船》,次《漕倉》,次《漕數》。作《略》三卷,首《漕例》,次《漕議》,次《漕文》。

序謂表立則經見,略輯則緯彰。書凡十卷,而序雲九卷者,蓋《漕渠》文繁,分為二卷故也。

△《救荒事宜》·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周孔教撰。孔教有《中丞疏稿》,已著錄。是編乃其官應天巡撫時以三吳被水而作。分目二十三條,附議三條,大旨不出《周官·荒政》之意。蓋當時所頒條教,而其屬官為之刊行也。

△《長蘆鹽法志》·十三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何繼高、馮學易、閔遠慶同撰。繼高字汝登,山陰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參政。學易字韋卿,臨海人。隆慶丁卯舉人,官至長蘆鹽運司運同。

遠慶字基厚,烏程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僉事。纂是書時,繼高方為運使,遠慶方為運判。故三人以現行鹽法事例參稽典故,共相酌定雲。

△《通漕類編》·九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王在晉撰。在晉有《歷代山陵考》,已著錄。是書先漕運,次河渠,附以海運、海道。前有自序,並作書凡例。大抵採自官府冊籍,無所考訂。在晉為經略時,值時事方棘,一籌莫展,逡巡移疾而去。蓋好談經濟而無實用者,是書殆亦具文而已。

△《粵東鹽政考》·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李枟撰。枟字長儒,鄞縣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事蹟具《明史》本傳。是書乃枟官廣東按察使僉事統理鹽法時所作。上卷載鹽律、鹽官、鹽署、鹽產、鹽課、鹽餉、鹽廠、鹽牙、鹽包、鹽斤;下卷載鹽秤、鹽單、鹽票、鹽旗、鹽船、鹽限、鹽籍、鹽會、鹽界、鹽運。於鹺政利弊,頗為詳悉。

其於鹽官題銜之後,不紀宦績,並不具全前後居官者姓。名蓋專為鹽政而作,與他志體例不同也。繼枟任者張邦翼、楊瑩鍾、龔承薦,皆有所續刻,各見所撰序文中。然於原書體例,則無所改易焉。

△《北新鈔關志》·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荊之琦撰。之琦,丹陽人。萬曆甲辰進士,仕履未詳。是書分十六門。其《建置》、《命遣》、《禁令》、《經制》、《則例》、《課額》、《責委》、《鈐轄》、《區行》、《利弊》、《因革》、《宦跡》、《公署》、《人役》十四門,皆關政之所當考。其《藝文》一門,亦沿《淮關志》之便,非所應有也。

△《開荒十二政》·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魏純粹撰。純粹,柏鄉人。官永城縣知縣。因萬曆三十六年純粹在永城開墾荒田,招集流民,條上十二議,並以其事繪為圖。其時上官批答及士民歌頌皆附焉。純粹即大學士裔介祖也。

△《國賦紀略》·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明倪元璐撰。元璐有《兒易內外儀》,已著錄。是書載古來賦稅諸法,每類引故實一條,疏陋萬狀,必非元璐所為。殆亦抄撮類書類略數條,嫁名元璐耳。《學海類編》所收,大抵此類也。

△《救荒策會》·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龍正撰。龍正字惕龍,嘉善人。崇禎甲戌進士,授中書舍人,左遷南京國子監丞,福王召為禮部祠祭司員外郎。事蹟具《明史》本傳。宋董煟輯古今《救荒活民書》三卷,元張光大續之,明朱熊復加補綴。龍正是編,則合三家之書,刪其繁複,而附以崇禎庚辰、辛巳、嘉善救荒之事。其斥朱熊之書雜陳詭異之事,持論頗正,然大旨不出董煟書也。龍正喜談經世之術,此亦其一。崇禎末,嘗建議開墾畿輔、河南、山東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