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頗深。此三書雖各為卷帙,實相輔而行。核其大致,亦瑕瑜互見。其《傳》十卷,黜《考工記》不錄,猶曰專解古《經》,至割裂《序官》之文,凡同職相統者,使區分部居,各以類從,則頗嫌竄亂。然論說頗為醇正,雖略於考證,而義理多所發明。其《圖說》二卷,用以稽考《傳》義。中如《職方氏》“九州”之類,有圖無說。又有如女官、女奚、女奴諸辨,有說無圖。上卷《明堂表》一篇,亦有錄無書。蓋原本所闕。下卷闕《井邑》、《邱甸》諸圖、則別見《翼傳》,故不復載也。所說間有舛誤者。如謂“社即地祗,夏至有事於方澤,乃祭大社”。考《春官·司服》希冕以祀社稷、五祀序於毳冕以祀四望、山川之下,故鄭康成《酒正注》列社稷於小祭,其說本明。應電以當地祗大祭,殊於《經》義有乖。至謂明堂即王之六寢,宗祀文王以配上帝,不得於王之寢地,當在南郊,與郊天同。迎屍則於明堂。又謂郊天迎屍,亦當於明堂。考《通典》載:“南郊去國五十里,明堂在國三里之外、七里之內。”
則相距凡四十餘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