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奏而後備,丹必九轉而後成,《易》必九正而後定。”故有是名。贄所著述,大抵皆非聖無法。惟此書尚不敢詆訾孔子,較他書為謹守繩墨雲。
△《今文周易演義》·十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徐師曾撰。師曾字伯魯,吳江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師曾初從呂祖謙本,為《古文周易演義》一書。後以明代取士用註疏本,乃復為此書。
大旨以闡發《本義》為主。初刻於杭州,隆慶戊辰又修改而重刻,即此本也。
△《周易傳義補疑》·十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姜寶撰。寶字廷善,號鳳阿,丹陽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是編大旨以程子《易傳》主理、朱子《易本義》主佔,其初頗有所疑。既而研究十五年,乃定從《傳》、《義》者十之八九,旁及諸家者十之一二。於《傳》、《義》或有所疑者亦以己意斷之,故曰《補疑》。卷端有孫承澤題識印記,卷中亦多塗乙標註之處。蓋承澤說《易》,以是書為稿本雲。
△《顧氏易解》(無卷數,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顧曾唯撰。曾唯字一貫,號魯齋,吳江人。嘉靖癸丑進士。朱彝尊《經義考》載顧曾唯《周易詳蘊》十三卷,而無《易解》之名。此書用註疏本,止《上、下經》。卷首載元蕭漢中《讀易考原》、明朱升《邵子三十六宮圖說》,而皆不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