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百家姓所不載者,則附錄第六卷末焉。
△《典制紀略》·(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承澤撰。承澤有《尚書集解》,已著錄。承澤熟於典故,是編廣徵博引,頗資考核。但中雖分官制、河道、漕運、鹽茶、錢鈔、禮樂諸門,而河道前後復見,禮教之後又雜入學田、刻書數條,貢舉之中又雜入趙捴謙精於六書一段,田賦之後覆載錢法二則,三司使一條又不附於官職之內,顛倒龐雜,毫無次第。
蓋偶得一二事,則隨筆書之,故中多空行。且間有添補之處,亦有刪汰之處,蓋未定之書,後人錄其殘稿耳。
△《經世篇》·十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舊本題崑山顧炎武撰。其書門類,悉依場屋策目,每目一篇,附以諸家雜說,頗為弇陋。蓋應科舉者抄撮類書為之,而坊賈託名於炎武也。
△《考古類編》·十二卷(通行本)
國朝柴紹炳撰。紹炳有《古韻通》,已著錄。是書分三十三門,凡有關於典章制度者,皆摘其指要,貫串成篇。自序謂取便童蒙,比於《小學紺珠》之類,蓋為舉業後場設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華亭姚培謙為之評註,改題今名。
△《希姓補》·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單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蕭山人。初,明楊慎撰《希姓》二卷,隆周以其尚有闕誤,撰此補之,亦仍以四聲編次,每韻先列原編,次列補人補姓以及訂誤。自唐以後,譜學失傳,訛異日增,紀載難遍。隆周是書,亦但就所見錄之,未能無所舛漏也。
△《廣群輔錄》·六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徐汾撰。汾字武令,錢塘人。是書補陶潛《聖賢群輔錄》之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