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卷 這邊風景獨好 第六十八節 聲名在外,官道無疆,瑞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
這邊風景獨好
第六十八節
聲名在外
陸為民所說的要拉大東製藥廠來窪崮投資把章明泉喜歡得眉花眼笑。
這窪崮從來還沒有兩家像樣的工業企業,原來的那些個鄉鎮企業基本上都是兩三年內就壽終正寢,而且拉下合金會一大堆爛帳,這剩餘的固定資產抵給合金會,除了一大片長滿荒草和院壩和幾間掛滿蛛絲的破廠房,以及鏽跡斑斑的機器。
拉著陸為民詳細詢問了半晌,一直到陸為民都有些不耐煩了,章明泉才戀戀不捨的放手。
坐在車上的陸為民都還在想,看來這個市場在縣裡幹部們心中的分量遠不及一個像樣一點的企業,連章明泉這樣自己已經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讓他們明白了這樣一個專業市場的意義價值所在的幹部,一樣還是心裡沒底,還是覺得不如拉來一兩家企業更划算,這種觀念要轉變過來,只有等到這個市場徹底建起來並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才能真正擊破。
這也難怪像梁國威和詹彩芝這些人都對大東製藥廠這個企業如此上心,而自己煞費苦心搞起來這個中藥材專業市場在他們眼裡卻無足輕重了,如果不是這筆投資數額不算小,只怕他們連問都懶得多問了。
“陸書記,前面就是沙塘村了,這一帶土質很適合種植梔子,原來也是梔子種植基地,前兩年梔子價格走低,這一片又發展起來成為忍冬的主產區,所產金銀花含有效成分綠原酸比例高,深得外地藥商的青睞,目前這一帶種植三十畝以上金銀花的大戶就多達七戶,百畝以上種植戶有三戶。”
彭元國如數家珍,指著前面那一順並不起眼的瓦房道:“前面那一順青瓦房就是葉緒德家,他是沙塘村老支書,三個兒子,二兒子在當村上民兵連長兼治保主任,他們家一共種植有一百五十畝藥材,其中三十畝梔子,一百二十畝金銀花是前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包下了村裡後山的一匹荒山,花了一年多時間改造下來,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氣象了。”
“哦?這就是老葉書記的家?”陸為民點點頭,葉緒德他見過,不過是在鄉鎮府開老幹部座談會時見過,他也知道葉緒德家老大是中藥材種植大戶,但是沒想到這一家規模搞得這樣大,“他家三個兒子,還有老三呢?”
“他家老三好像一直在嶺南那邊打工,沒怎麼回來。”彭元國對這一家很熟悉,“陸書記,要不就到葉書記家坐一坐?”
“不,葉書記家就不去了,這一家我瞭解一些,繼續往前走。”陸為民搖搖頭,“走沙坡村。”
“陸書記,沙坡村那邊路遠,而且路不太好走,只能走到村上,要去那幾家大戶怕得要走一截路啊。”彭元國愣怔了一下,連忙道。
“怎麼,你怕我走不了路,還是你走不了路?”陸為民冷冷的反問。
彭元國臉上汗一下子就下來了,忙道:“能走,能走,那就走沙坡村,走沙坡村。”
麵包車轉道上山,崎嶇的機耕道顛簸不平,顛得車上兩人上下翻騰,汽車跑了小半個小時,才遠遠看見了那一圈有些破落的院壩,老遠望去就像是民國時代的老建築物,經歷了快一個世紀依然矗立。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幾個紅漆大字刷在牆壁上還隱約可見,一看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標語,讓人有一種時間立馬倒退三十年的感覺。
麵包車在曬壩前停下,陸為民和彭元國下車。
陸為民走進院內,幾根枯萎的茅草在屋簷邊上的瓦片裡支出來,在寒風中微微顫慄,正房是石條壘砌起來的房子,用沙灰抹了抹,勾了勾縫,而側面還有兩間乾脆就是直接用泥巴夾牆麥草為頂了,看上去很有點不倫不類的味道。
“呃,可能周書記和譚主任不在,姜會計也不在。”彭元國在裡邊每間屋挨個推門看了看,都清一色用掛鎖鎖上,看見陸為民有些不太好的臉色,彭元國心中也是暗自叫苦,這一次這沙坡村兩委幾個人算是闖上頭氣了。
“一個都不在?一個村兩委,上午十點半,書記不在,主任不在,會計不在,那婦女主任呢,治保主任民兵連長呢?五職幹部都不在?那老百姓來這裡辦事,找誰?”
陸為民沒來由的一陣火起,基層幹部的作風他早就有所耳聞,雖然年前年後他就在強調幹部的作風問題,但是這一段時間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經濟工作上,胡煥山這個組織委員性子還是軟了一點,他去督促落實各鄉鎮作風整頓問題,這些鄉鎮上的老油子們未必買賬,看樣子至少沙梁鄉這邊是個問題。
見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