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卷 花枝俏 第六十七節 危機,官道無疆,瑞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為民沒有吱聲,這個情況他清楚,德龍在進入昌江之後,昌江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其視為對外招商引資的一大功績,一方面引來戰略資本改善城商行結構,另一方面德龍方面也給昌江方面畫了幾個大餅,一是提出要在昌州經開區建設一個汽車配件生產基地,配合德龍火炬形成互補式的產業鏈,這也是讓昌州方面最為動心的。
陸擁軍的標準機械工業集團已經在昌州經開區確立了汽車配件生產製造的這一主導產業之後,昌州就一心一意要把昌州建設成為汽車產業基地這一目標作為今後昌州產業發展拼圖中最為重要的一塊。
195廠和長安鈴木以及昌州市政府共同出資在1995年合資成立了昌江鈴木汽車製造廠,並於2001年初實現了公司上市,更名為昌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昌汽集團”的名義在a股上市,其中控股方為195廠,而昌州市政府是僅次於195廠的第二大股東,後來195廠將部分股份轉讓給了昌州市政府,目前昌州市政府是昌汽集團的最大股東。
只不過昌汽集團的規模比較小,而且主要是以生產微型車和微型家轎為主,效益一直不太好,即便是有鈴木的技術支援,但是由於鈴木在重*慶長安還有一個基地,所以昌汽集團一直髮展的有些磕磕絆絆,但是這也沒有能改變昌江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市政府要把昌州發展成為汽車產業基地的這一決心。
在陸為民看來,昌江省委省政府和昌州市委市政府在這一戰略規劃上是沒有錯的,隨著進入21世紀,汽車日益普及,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產業將會迎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期,而國內市場井噴式的需求也會讓國內汽車產業呈現出一個想象不到的局面,只是昌汽集團先天就有些不足,要改變這一局面,恐怕不是依靠昌汽集團本身就能決定的。
只不過昌江省委省府和昌州市委市府的地方情結過重,不願將控股權交給別人,事實上向上汽、一汽都曾經有意接手昌汽,但沒有控股權就毫無意義,所以未能成功,不過這沒有影響到昌江省委省府和昌州市委市府要做大汽車產業的這一宏偉目標,也正是在德龍集團表現出了這個意願之後,昌江省委省府才表現出了積極性,支援德龍集團進入昌江,甚至不惜做工作讓華民集團退出昌州商業銀行和西梁商業銀行而讓德龍進入作為示好的條件。
只不過昌江省委省府把這個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一些。
德龍集團固然控制了諸如德龍火炬這樣一些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也的確在海外還有一些渠道,但是德龍本身卻並無意做實業,或者說實業只是他們心目中的一部分,只是用來支撐起龐大的德龍商業帝國的一部分,並沒有特別的地位。
所以德龍集團給昌江省委省政府許一個空頭願是太簡單不過的事情,要投資多少,要建多少廠,那都不過是紙面文章,真正要落實到位,那好,等到德龍真正需要做實業的時候再來考慮。
德龍進入昌江之後首先就從昌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其中三筆超過6.5億元的貸款的抵押物不過是德龍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權,而緊接著德龍又從西梁商業銀行獲得了兩筆超過2.8億元的貸款,這些都是以德龍旗下的上市公司股權作為抵押物。
當下德龍旗下幾隻股票暴跌,作為昌州商業銀行和西梁商業銀行的抵押物,這些股權已經跌到了只有不到作為抵押時的百分之三十,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昌江方面這個時候才發現,這些抵押物甚至已經被重複抵押了兩次、三次,有些是其他金融機構,有些則是被其他債務人直接質押,這也就意味著昌州商業銀行和西梁商業銀行在這幾筆貸款中損失可能會超過8億元。
8億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足以讓兩家銀行傷筋動骨了,而且這個訊息現在已經傳開,這直接導致了很多客戶對兩家銀行產生了信任危機,而兩家商業銀行其他股東也強烈質疑地方政府和官員在這裡邊做了文章,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危機”,而是上升到“政治危機”了。
五點起來碼字,這兩天有事,耽擱了一些,但是會補上,兄弟們給幾張票吧。(我的小說《官道無疆》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