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一百一十四節 姚氏兄弟,官道無疆,瑞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喬國章走後這項工作一直沒有明確誰來抓,姚放是分管農業的副省長,他一度很是擔心會甩給自己,也幸虧陸為民來的是時候,而尹國釗似乎也有些想法,所以才把這項工作一下子給丟給了陸為民,而陸為民似乎也處之泰然的接了過來。
陸為民的坦然受之也讓姚放有些驚訝,他很清楚陸為民的性格,也清楚陸為民現在的分量,尹國釗固然強勢,但是陸為民也不是省油的燈,但是陸為民卻不吭聲的接了過來,是陸為民變得成熟世故了,還是陸為民另有所圖,姚放也有點兒吃不準。
接下來陸為民的不辭辛勞的大面積調研,似乎也映證了姚放的一些懷疑,陸為民看樣子是真打算要在扶貧工作上搞出點兒成績來,是要向尹國釗證明什麼,亦或是要用脫貧工作上的表現來向上邊展示自我,可能兩者都有。
姚放也在關注陸為民準備在扶貧工作上怎麼來做文章,昌江的貧困縣情況大同小異,姚放也是在這個問題上琢磨過,因為當時也還是有些擔心喬國章離開,中央又一直沒有明確常務副省長,所以姚放不得不未雨綢繆,先做準備,否則一旦尹國釗真的要把這項工作打到自己身上,自己也總得拿出一個子醜寅卯來,免得被尹國釗小覷了。
他很認真的研究過,也找過省政府政研室和參事室相關人員和專家來對全省19個貧困縣的情況做過一次戰略分析,究竟該怎麼來系統化的解決這些縣份的脫貧問題。光是這麼隔三差五的換人來做這項工作,搞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沒有太大意義,但是你要真想在這上邊做點兒成績出來,那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起碼姚放覺得自己沒有太大把握。
前面領導的做法更多的都是形式上的,更多的是治標不治本,而政府參事室的幾位專家學者也合計過,都還是傾向於要走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道路。當然在產業選擇上會更有針對性。
姚放的觀點更明確一些,那就是不僅僅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這個大框框,還是要有一些更細化的東西。
他認為需要在大力鼓勵一些個體工商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因為在這些地區,條件和基礎都很有限,完全透過政府推進的城市化程序來實現目標。既不現實,也比較遙遠,而要以工業化來啟動,資本是要逐利的,要吸引到資本進來,難度也不小。所以更多的還是要吸引和引導本地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創業,尤其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來創業。
當然這也是一個比較長遠的過程。但是姚放認為起碼這比較靠譜,輔之以政府推進的城市化,不斷改善基礎設施,進而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外來資本進入推進工業化程序。
姚放不想管農業這一塊,只是省政府這邊的分工也是經過了省委的研究,確定下來由他分管農業,他也只能接受。
他對農業工作極不熟悉。也沒有太大興趣,但是作為新晉副省長。他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把這項工作抓起來,所以他在得到了陸為民居然異想天開的想要透過發展所謂精細化農業來幫助這些地方實現脫貧這個情況,姚放覺得這純粹就是玩噱頭耍滑頭了。
雖說自己對農業工作不是很精通,但是好歹也是擔任過市委書記的人,現在又在全省分管著農業工作,對農業的現狀還是有所瞭解的。
雖然每年中央一號檔案都是三農工作,看似把三農工作提到了最高地位,但是往往這種明面上的拔高其實也就意味著這項工作並不受重視,或者說地位不高,看看現在各地情況,第一產業在各地GDP中所佔比例有多少,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少得可憐,沒有GDP也就沒有就業,就沒有稅收,就這麼簡單,尤其是在農業稅取消之後,農業在黨委政府心目中的分量更是潛移默化的下降,除開一些糧食大省出於政治需要和糧食安全保障需要,還稍微好一點外,其他省市農業的戰略地位直線下降。
現在誰都知道工業工業興縣/工業興市,一個地方的發展必須要靠工業,沒有工業就沒有一切,貧困地區要想擺脫貧困面貌,就必須要搞基礎設施建設,要搞工業,陸為民現在居然反其道而行之,要在貧困地區搞農業來脫貧,他還真以為他是無所不能的神,點石成金,搞啥都能成?
姚放當然不認為陸為民這是昏了頭,但是他覺得陸為民這是在耍花槍,動作耀眼,其實不然,用這些諸如現代農業/精細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階農業這一類的新潮名詞來忽悠人,反正脫貧工作也不是一天兩天,同樣經濟在發展,各個地方也不可能不發展,這農民增收,經濟發展,成績歸功於哪方面,到時候誰又會來計較?可現在陸為民這一提這個時髦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