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土荒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千一百八十二章 我陳曦不服,神話版三國,墳土荒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點頭說道。
以當前的社會環境而言,只考慮種田,東北比起中原大部甚至還有優勢,畢竟中原大多數的地方,在沒有雷亟臺的時候,也是一年耕作一次,兩年一休耕。
以西漢晚期的農作為漢代農桑耕作的記錄,那麼其中明確的記載了“二歲不起稼,則一歲休之”,其意為種兩年糧食就不繁茂了,需要休耕一年。
東北黑土地更為肥沃,所以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一問題,根本不需要休耕,所以但從古代種田角度,不考慮墾荒難度的話,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當然也真就虧有天地精氣,人類身強體壯,否則這個墾荒難度足夠讓人絕望。
順帶這也是為什麼雷亟臺出現之後,只在半年的時間從北方傳到了日南郡,因為這東西是真的神器。
這是目前唯一一種能讓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這些地方溫度較為合適的地方做到一年兩熟的神器,哪怕是一茬種粟米,一茬種冬小麥,可一年兩熟對於種田人的吸引力是非常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雷亟臺紮上之後,是不用輪耕的,哪怕雷擊帶來的平均氮肥含量不高,但作為這年頭糧食產量本身也低,雷擊帶來的氮肥甚至綽綽有餘,種兩茬普通糧食問題不大,最多產量低一些。
故而有雷亟臺的地方,目前有兩種選擇,種兩種相對普通的良種,一茬冬小麥,一茬粟米,兩者合計起來可能有個七石多,或者種一茬高產的超級良種,曲奇新研究出來的超級粟米,畝產六石。
這玩意其實早在之前曲奇就研究出來了,但是所有的高產都需要考慮地力,以前沒下發的原因就在於,種一茬下去,這地得緩兩年,還不如種曲奇研究出來的高產四石粟米。
這玩意兒剛好處於地力的極限範圍之內,一年種一茬之後,剩下的時間種點黃豆什麼的,成不成無所謂,第二年,還能繼續種。
實際上當時曲奇公開良種的時候,有畝產四石多,五石的,並不是曲奇的良種真的達到了這個水平,而是地好,土地的營養物質豐富,所以才能有那麼高的產量。
按照曲奇的估計,正常水平的耕地,也就接近四石,雖說遠超曾經,但地力的上限就在那裡,不能竭澤而漁。
至於更高的產量,其實沒啥意義,再高,沒有肥料的情況下,真就是竭澤而漁了。
故而畝產六石的良種,在以前只在某幾個肥沃的大型農場耕作,有了雷亟臺之後,才有了擴散的意義。
不過截至目前,大多數百姓寧可花費點時間,也願意種兩茬,七石比六石多啊,這簡單的數學題,他們還是會的。
雖說從邏輯上講,陳曦是希望百姓種一茬的畝產六石的良種,這樣從效率上來講更符合社會大環境,不過這種事情,陳曦不會特意推動,有些事情,靠嘴上說沒意義。
“從種田的角度來講嗎?”溫酉有些不解的詢問道,他是準備在中亞搞片地方的,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說法嗎?
“是的,目前來看東北和中原比起來沒有什麼區別,但隨著之後中原解決肥料問題,糧食產出就更多看氣候了,到時候東北那邊的畝產就追不上了。”陳曦笑著解釋道。
“這沒辦法,東北那邊拿最好的良種,一年種一次,不輪耕,也就每年畝產六石,而恆河這邊,真要說土質各方面其實遠不如東北,但他們一年種三次,也不休耕,就算一次只有兩石多,一年起碼也有七八石,怎麼比都比不上。”趙真隨意的說道。
實際上趙真說的已經是保守情況了,恆河也有上田和下田,一年分旱季、雨季、涼季,旱季產量最低,雨季和涼季產量最高,和羅馬那邊的地中海氣候不同,恆河其實氣候分明,最起碼種田時間明確。
當然當地人不種田也實屬正常,這就沒辦法說了。
可真要說,旱季的稻穀產量最低,也有兩石多,雨季和涼季其實比之幾十年前的中原沒太大的差距,當然這並不是什麼精耕細作的技術,這是老天爺賞飯吃,好歹也是大型的沖積平原。
順帶一提中原的五大產糧地其實也是沖積平原,可惜氣候上存在一些差距,導致在畝產上完全沒辦法追上恆河這邊。
“是啊,這就是我們要拿下這邊的原因。”陳曦帶著幾分唏噓,“換成我們在這邊,可以將年均畝產量提高到十二石,你們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嗎?”
趙真幾人面面相覷,這除了意味著更多的糧食,更穩定了國家,還能意味著什麼嗎?
陳曦見此哈哈一笑,他為什麼會和這些人說這些,這些話,本應該是他和諸葛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